血剂。而白芍、川芎。麻症不宜 用。而加升麻。尤为不宜。莫若养血汤。随症加减而用。实为妥当也。若麻色赤如锦纹者。以古方 化斑汤(见二十一条)去人参、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参。或万氏化斑汤(见二十一条)去桔梗、甘 草治之。然俱宜加生黄芩、生黄连治之。如色大红艳或微紫。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以秘本 大青汤去升麻、桔梗。或以古方大青汤去升麻、桔梗。俱加牛蒡子、连翘、黄芩、黄连、生地黄主 之。黑斑者。死症也。亦当以秘本大青汤去升麻、桔梗。加生地黄、黄连、黄芩、火 人屎末服之。
大便秘者。加酒蒸大黄利之。
朱曰 麻疹之色。最喜通红。其或淡白。或赤如锦纹者。皆证之偏寒偏热。治法尤不可混。
\x养血汤\x 治麻出白色。
生地黄 当归身 红花 陈皮 甘草 生姜一片引。
\x益营汤\x 治麻色白。
人参 当归(酒炒) 红花(酒炒) 赤芍药(桂水炒) 甘草 水煎服。
\x养血化斑汤\x 治白疹。
人参 当归身 生地黄 红花 蝉蜕 生姜引。
\x秘本大青汤\x 大青 元参 知母 石膏 木通 栀仁 人中黄(火 研细) 桔梗 升麻 水煎。调人中黄末服。
<目录>卷之二<篇名>阴阳两部多少第四十一属性:麻本火候先动阳。阳部多时症候良。阳部若是稀少者。恐有后患须当防。
先动阳分后归阴。阴部阳少症亦轻。胸腹四肢向内者。若逢稀少喜盈盈。
麻症虽肺胃主之。而多属于火。发则先动阳气。而后归于阴经。面本为阳。所以人身之中。麻 疹阳部。宜多而不宜少。阴部宜少。多亦无妨。何为阳部。头为诸阳之首。面乃阳中之阳。背与四 肢。向外者、皆属阳。但得此数处、麻多而透表。则无后患。何为阴部。胸为阴。腹乃阴中之阴。
腰与四肢。向内者、皆为阴。但得阴部少、而阳部多。或阳部透表。而阴部不能尽透。均为顺候。
若阳部少。而阴部多者。须防后患。如解毒汤(见二十六条)除去桔梗。清阳汤(见第九条)除 去升麻、桔梗、甘草、生姜等剂。俱可随症加减而用。若阴阳两部俱少者。此乃麻毒轻也。不在 此例。
<目录>卷之二<篇名>红润不起已出不红第四十二属性:红润尖耸如珠状。此等麻疹最为上。若红不起二便涩。急用清热透肌汤。
出而不红发热甚。烦躁头疼或身疼。葛根疏邪解表方。须宜早用莫迟延。
麻疹色贵红润。形贵尖耸。若色虽红润。而麻不起发者。或兼二便艰涩。宜用清热透肌汤(见 二十五条)去甘草治之。如麻色淡而不起。二便如常者。此属本虚。当兼培养气血。以清热透肌 汤(见二十五条)去石膏、甘草。加生地黄、当归治之。若已出而标不红。已现而发热转甚者。或头 痛、身痛、烦躁者。以葛根疏邪汤加元参、麦冬主之。或更加连翘、地骨皮亦可。凡欲解散表邪。但 表实邪甚者。此方最宜。
\x葛根疏邪汤\x 葛根 防风 荆芥 苏叶 牛蒡子 连翘 地骨皮 前胡 赤茯苓 枳壳 木通 灯心引。
<目录>卷之二<篇名>鲜红色淡红色第四十三属性:鲜红光艳有重轻。粒头离肉肤润平。若是低塌不高耸。清肺泻火保安宁。
麻色淡红正所宜。本来肺胃毒少稀。若是粒头不离肉。低塌色焦又贵医。
麻色鲜红。内多有热。鲜红者必光活而有艳色是也。若是粒头离肉。皮肤活润。症还轻平。倘 粒头低塌不高者。其症多重。急宜清肺泻火。如黄芩、知母、麦冬、天花粉、牛蒡子、石膏清金之 药。黄连、栀仁、连翘、元参、大青、黄柏泻火之品。在所必用。以黄芩泻肺汤去桔梗、大黄、甘草。
加麦冬、牛蒡子、元参主之。至若麻色淡红。麻所正宜。盖肺胃之毒原轻。麻色故淡。再得粒头 高耸而离肉。此上吉之候。若粒头低塌而色焦枯燥。又因风寒外折。药宜疏散之剂。以葛根解肌 汤(见第五条)去赤芍药、甘草治之。又有一等。初出粒头不高。色带赤淡红。大便闭结。唇口燥 赤者。此火邪内郁。大热症也。急宜用大寒凉之剂。佐以疏托之药。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
去竹叶。加元参、荆芥治之。若不早治。过数日后。色变紫黑而难治矣。
朱曰 鲜红淡白。在成粒高耸与低塌不高上分吉凶。审证何等的确。
\x黄芩泻肺汤\x 治肺热里实症。
黄芩 栀仁 枳壳 薄荷叶 连翘 杏仁 大黄 桔梗 甘草 水煎。食后服。
<目录>卷之二<篇名>粒红肤白麻如肌白第四十四属性:麻出成片被风押。忽然一变为白色。若是粒红只肤白。毒从血化症候吉。
麻之粒头高耸。色红淡润。而肌肤白者。此肺胃之火原轻。乃上吉之症。不须服药。又有毒从 血化而见此候者。亦有因热毒从汗解而见此候者。俱不必用药而愈。若初出之时。麻色如肌肤 一样白。不分肉地。惟粒头高耸。 时即收者。邪热本轻也。然有表气本虚而色白者。调护温暖。
无冒风寒。越二三日而自变红活也。古云。白疹温暖而后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