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
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



<目录>卷四

<篇名>歌曰

属性:指下寻之有若无。漩之败血小肠居。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骨木枯。
指下寻之。其中往来甚微。再再寻之。若有若无。然何以至如是之虚也。
夫心主血者也。脾摄血者也。今脾不能摄血。以至心包络之血漩流而
下。入于小肠。然小肠主出而不主纳。不能久居。必下漏。而为崩中之证
矣。然崩中日久。则阴已衰而阳无所倚。传变而为虚寒。白带因之而下
矣。夫骨。肾所主也。肾主闭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斯骨有所濡润。
而不至于枯槁。今崩中而继之以漏下。则精血已竭。骨无所濡。而如木
之枯槁矣。
按经云。微则为虚。又云。微而紧者有寒。又云。微弱者。有寒少气。



<目录>卷四

<篇名>又歌曰

属性:微脉关前气上侵。
关前。阳部也。微脉而见关前。则上焦之阳气衰。阳气衰则阴气上逆。故
曰气上侵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微。若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摩茱萸膏令汗出。又云。
寸口微无阳外寒。
当关郁结气排心。
关主中州。脾胃所居之地。然脾为阴土。生于相火。胃为阳土。生于心火。
微脉而见关中。是为纯阴而无阳矣。阴霾之气闭塞。阳明之气不行。阳
明者胃也。胃之上管。当于心下。故曰郁结气排心也。四气调神论云。阳
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此之谓也。
按脉经云。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
阙补之。
尺部见之脐下积。身寒饮水即呻吟。
尺部者。纯阴之地。寒水之乡也。所赖者。下焦命门之真火相济。得以温
分肉。消水气。不至有凝结积聚之患。今尺部见微。则下焦之元阳衰而
身寒。膀胱之寒气结。而脐下积矣。然两尺属肾。微为阴土。土来克水。故
引水以自救。及至饮水。则又无相火以温暖分消。复助寒气。故作痛而
呻吟也。
按脉经云。尺中微。无阳厥冷。腹中拘急。又云。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
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



<目录>卷四

<篇名>沉脉指法主病

属性:二沉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缓度三关。状若烂绵曰沉。主气胀
两胁。手足时冷。
沉者。阴水也。水性沉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水之性也。水性漂流。缓度
三关。水之状也。水性濡 。状若烂绵。水之形也。然水性阴冷。冷则生气。
故气胀两胁。而手足时冷也。
按脉经云。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曰重按之乃得。经云。沉为水为
实。又为鬼疰。



<目录>卷四

<篇名>歌曰

属性:按之似有举还无。气满三焦脏腑虚。冷热不调三部壅。通肠健胃始能除。
夫沉脉主气。为诸阴之首。今云按之似有举还无。是沉而无力也。刘氏
曰。沉而无力为气。假令其人冷热调和。则脏腑充实。而上中下三焦之
气。自然和畅。而无壅滞之患矣。今因冷热不调。则卫气不得行于阳分。
卫气不行于阳分。则三焦之气满。而脏腑虚矣。治之者。当用辛温之药
利之。以通其肠。复用温补之药和之。以健其胃。肠胃之气宣通。则三部
之气条达。使卫气复行于阳分。而脉道自无沉匿矣。
按经云。沉而迟。腹藏有冷病。又云。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土祟。
又云。沉而滑为下血。亦为背膂痛。千金方作下重。



<目录>卷四

<篇名>又歌曰

属性:寸脉沉兮胸有痰。
寸部所以候胸中者。今寸部见沉。是为水气泛而为痰矣。
按千金方云。寸口脉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为风水。又
云。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即为血实。滑即为气实。血气相搏。入脏即死。入
腑即愈。脉经云。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又云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
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又云。寸口脉沉。胸中短气。又云。寸口
脉沉而坚者。病在中。又云。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又云寸口脉沉而弱
者。发必堕落。又云。寸口脉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又云。寸口
脉沉而喘者。寒热。
当关气短痛难堪。
关所以候腹中者。中气温和。则舒畅而无痞满疼痛之患矣。今关中而
见沉。则为腹中有冷气。腹中有冷气。则闭塞而不通。闭塞而不通。则腹
中疼痛。呼吸不利。而气短难堪矣。
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