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宿滞
未消。而作吞酸之证。诚恐后人以关脉见沉。误认脾虚。而用补剂。则难免实实之祸矣。故反复叮咛之曰。涩则宜为虚
视。盖以营出中焦。关脉涩则为营血不足。谓之虚也宜矣。至于沉。则不得视之为虚。而当视之为实。宜用消导之剂。
去其积滞。则阳气自升。而脉自不沉矣。
下重缘濡。女萎散疗之在急。
濡主虚乏。为气血不足之候。关主脾胃。今见濡脉。则元气衰而中气下陷。故腰以下坠重。难以行矣。女萎散无传。
姑俟后考(人身如鸡子相似。脾气如黄。元气如清。凡清明前煮鸡子。则黄在中。以其清足故也。清明后煮鸡子。则黄
偏而下。以其清不足故也。人身之中气亦然。若中气足则不偏虚。不足则下陷而偏矣。)
水攻因伏。牵牛汤泻则令安。
营出中焦。中焦治则脉道行。而往来流动矣。今关脉伏。则土为水掩。而
脉道不行。如五常正大论所云。藏政以布。长令不扬也。治之者。当以牵
牛汤。尽泻其水。则脾土自现。而脉道自通矣。禹贡曰。云土梦作 。此之
谓也。
尔乃尺中脉滑。定知女经不调。男子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
滑主壅多。女子经脉不通。男子小便不利。皆壅滞之患也。按经云。尺滑
气血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溺血。
伏脉谷兮不化。
尺脉伏而云谷不化者。何也盖以饮食入胃。不能运化停留于中。壅遏
营卫。卫出下焦。不得通达。故厥阴之木气不升。而尺脉为之伏矣。治之
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使厥阴之气上升。而尺脉可复出矣。其说当于
八里脉尺伏条下参看。
微即肚痛无 。
微为阳虚。阴盛之脉。尺中见微。是为阴分而见阴脉也。诸阴为寒。故经
云。尺微厥冷。小腹中拘急有寒气。
弱缘胃热上壅。
尺脉弱而云胃热上壅者。何也。盖以上实则下虚。热气并壅于胃口。故
尺脉见弱也。
迟是寒于下焦。
诸迟为寒。尺所以候下焦者。尺脉见迟。是以知下焦。之有寒也。
胃冷呕逆涩候。
人身如釜甑相似。胃犹甑也。脾犹釜也。下焦命门。犹釜底之薪也。命门
之火旺。则能熏蒸脾土。而胃中之饮食易消。况肾者胃之关。今尺脉见
涩。是为精血不足。真火衰微。不能熏蒸脾土。腐熟水谷。故胃冷而为呕
逆之候矣。即王太仆所谓食入久而反出者。胃无火也。
腹胀阴疝弦牢。
经云。尺脉弦小。腹痛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针气海泻之。又云。尺脉
牢。腹满阴中急。宜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按气海丹田关元
中极数穴。皆任脉之穴也。任脉主男子内结七疝。女子瘕聚带下。然疝
有多端。何独归于任也。不知任脉是疝病之本源。各经是疝病之支流。
今尺部而见弦牢之脉。为弦而有力。动而不移。是足厥阴之气郁而不
舒。致成腹胀阴疝之证矣。罗谦甫云。阴证足厥阴之脉。环阴气抵少腹。
或痛因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肝。蒺藜汤主之。
紧则痛居其腹。
诸紧为寒。今见在尺脉。则知其寒在下焦。即经云尺脉紧。脐下痛者是也。沉乃疾在其腰。
腰者。肾之府。两尺脉沉。沉为阴水。为火不能相济。故疾在。其腰也。详见八里脉沉脉尺部条下。
濡数浮芤。皆主小便赤涩。细详如此之候。何处能逃。
濡而数。乃阴中之火也。阴中有火。故主小便赤涩。当用凉补之药。以滋
其阴浮。而芤乃阳中之火也。阳中有火。亦主小便赤涩。当用寒凉之剂。
以泻其火。然濡数浮芤。当知濡数为一脉。浮芤为一脉。不必分为四也。
若问女子何因。尺中不绝。胎脉方真。
女子以尺为主。不绝者。往来流利也。即内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谓
尺中之脉。搏于指下。大有别于关前也。
太阴洪而女孕。太阳大而男娠。
谓右手寸关。沉而洪。左手寸尺。洪而大也。女。阴也。其道尚右。而太阴俱
在右寸关是也。太阴为脏。当于沉中候。今诊得右手肺脾之脉沉而洪。
故知其为女孕也。男。阳也。其道尚左。然两太阳俱在左。太阳为腑。当于
浮中候。今诊得左手小肠膀胱之脉洪而大。故知其为男娠也。
或遇俱洪而当双产。此法推之其验若神。月数断之。各根据其部。假令中冲
若动。此乃将及九旬。
凡女人有孕。除心与小肠不养胎。心为君主小肠为之使也。其余脏腑。
各以其月输血养胎。一月肝。二月胆。三月手心主。四月三焦。五月脾。六
月胃。七月肺。八月大肠。九月肾。十月膀胱。十月满足。故产而生矣。夫十
日为旬。九旬者三月也。中冲者。手心主之井穴。故三月而中冲脉动也。
(中冲。手中指尖内侧。)
患者欲知要死。须详脉之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