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百
日)后。觉未瘥。复初穴上再灸。
按四花灸穴。诸书所载不一。苏沈良方。校成诸本。序文如所言。而鲁鱼居多。今以万
校之。他书之文大不同。始取其句差异者注之。再阅颇觉其烦。仍悉削去之。只注一二字异而
义易通者。崔氏序曰具图形状而其图不载。诸书亦无焉。今据万安方所图省其无用。而其文一
从圣济万安二书。记图上入门曰。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泻火气为妙。是古书所不论
\r图\p06-d22a51.bmp\r
\r图\p06-d22a52.bmp\r
\r图\p06-d22a53.bmp\r
以上第一次。点二穴。
\r图\p06-d22a54.bmp\r
\r图\p06-d22a55.bmp\r
\r图\p06-d22a56.bmp\r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
\r图\p06-d22a57.bmp\r
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以上图状。
\r图\p06-d22a58.bmp\r
按资生曰。凡取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长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
中剪小孔。别用长稻秆。蹈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 横纹中为止。断了却环在结喉。
下垂向背后看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盖灸纸四角也。今按此法世俗所
谓略四花。针灸聚英曰。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
也。今根据此法点穴。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 曰。血病治此
。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补之。胆者肝之腑。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
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根据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

狭不同故四花亦不准。更按。高武说崔氏四花而不据其法。漫为膈胆二俞。学人思诸。又资

曰。一医传一法。先横量口吻。取长短。以所量草。就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尽处。两头用
笔。点了。再量中指长短为准。却将量中指草。横直量两头。用笔圈四角。其圈者是穴。是
又略法不可从。
经门四花 入门曰。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背上二穴。各开两旁。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阔一
寸。
下四花相等。俱吊线比之以离卦变作坤卦。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阳虚所宜。华佗云
。风虚冷热惟有虚者。不宜灸。但方书又云。虚损痨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虚损未成之
际。如瘦弱兼火。虽灸亦只宜灸内关三里。以散其痰火。早年欲作阴火。不宜灸论而未果。
骑竹马灸法 用薄篾。量患人手上尺泽穴横纹比起循肉至中指尖止截断。外用竹杠一条
。以
竹杠两头。置凳上。令患人去衣骑竹杠。以足微点地以先比篾安杠上。竖篾循背。直上篾尽
处以墨点记。只是取中。非灸穴。更以薄篾量手中指节两横纹为一寸。将篾于所点墨上。两
旁各
量一寸是穴。各灸五壮或七壮。止不可多灸。此法灸之。无不愈者盖此二穴心脉所过。凡痈
疽之疾
。皆心气留滞。故生此毒。灸此则心脉流通。实时安愈。可以起死回生有非常效。(神应)
按类经曰。一本作各开二寸。聚英曰。根据法量穴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
行背二
行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也。疑必后人传讹以三寸为二寸耳。岂有不得正穴。徒破好肉。
而能愈病哉。此不能疑也。阿是要穴曰。此穴出诸书未知其始。



<目录>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

<篇名>胸腹部第三

属性:气堂 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甲骨
中。是亦名气堂。(千金)
按气堂恐气冲之误。甲。千金翼。作寅。
通关 中脘旁。各五分。主五噫针入八分左捻能进饮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针有四
效。凡下
针后。良久觉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
效。又次觉气流行腰后骨空间。为四效(医纲)
龙颔 心痛冷气上灸龙颔百壮。在鸠尾头上行一寸半。不可刺。(千金)
天瞿旁穴 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千金)
按天瞿即天突一名东洋先生曰。按瞿疑当作衢。千金明堂云。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此
解不是。说见天冲。
胸堂 上气厥逆。灸胸堂百壮。穴在两乳间。(千金) 不刺。(千金)
按千金曰。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又出惊痫篇。千金翼。堂。作膛。并无穴注。此穴
似指膻中。医学纲目以为膻中。然千金既言灸膻中次灸胸堂。则非膻中。
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