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而养阴难缓。所谓外因者,风寒暑湿燥火是矣。然须先明大运之转移,后察当年司天在泉,及主客气运之偏
胜。惟是木火当旺,或多淫雨严寒;水土司权,常见飙风燥热。亢害承制,救弊补偏,要未可一概论也。人之
禀受不同,治法亦当各异。宜表宜清,宜攻宜补,辨明所因,庶免虚实寒热之误。张石顽曰∶古人成法,虽当
参详诊切,仍不能舍其绳墨。临证之机,活法在乎心手,而绳墨又不可拘也。此千古不易之论,岂独痧疹为然哉。



<目录>卷四

<篇名>运气

属性:汪双池曰∶五运六气,《内经》言之甚详,而先儒或不之信。然以气类推之,则亦或有然者,医者不可以
不考也。其不尽应,则所处有东西南北之殊。
如南方多暑,北方多寒,东方多风,西方多阴。
土地有燥湿高下之异。
处高则多风寒,处下则多湿热。下湿则春夏之气常存,高燥则秋冬之气常存。
又有余不足胜复郁发之际,每乍变其常,而非可一端尽。
如阳则有余而气先至,甲丙戊庚壬之岁也。阴则不足而气后至,乙丁己辛癸之岁也。气有余则乘所胜而侮
所不胜,如木盛则乘土而侮金,火盛则乘金而侮水,土盛则乘水而侮木,金盛则乘木而侮火,水盛则乘火而侮土
也。气不足则所胜侮之,所不胜乘之,如木不足则土侮之而金乘之,火不足则金侮之而水乘之,土不足则水侮
之而木乘之,金不足则木侮之而火乘之,水不足则火侮之而土乘之也。气乘所胜为胜,子复母仇为复,如以风
胜湿,风胜清复;以暑胜清,暑胜寒复;以湿胜寒,湿胜风复;以清胜风,清胜暑复;以寒胜暑,寒胜雨复也。
不足之岁则有胜复,有余之岁则无之。郁而发者,两间之气,有升有降,而或为司天在泉之气所遏,则郁而后
发也。又主客相乘,有相生相克,比和之不同,相生则气和,相克则气暴,客克主为顺,主克客为逆。又运气
迭推,有此盛彼衰,彼盛此衰,平岁之异。故化气与司天之气同则为天符,干支所属之气同则为岁会,化气与
在泉之气同为同天符,地支所属与在泉之气同为同岁会。惟化气及地支所属,
及司天之气皆同,如戊午、乙酉、己丑、己未之岁,则曰太乙天符,其气最烈。故运气之变,又不可以一例尽也。
大抵如《周礼・内则》所云∶春多酸,
春气行而肝木旺,恐木气过而侮金,故酸以泻肝而补肺。
夏多苦,
夏气行而心火旺,恐火气过而侮水,故苦以泻心而补肾。
秋多辛,
秋气行而肺金旺,恐金气过而克木,故辛以泻肺而补肝。
冬多咸,
冬令行而肾水旺,恐水气过而克火,故咸以泻肾而补心。
调以甘滑。
甘土味,土兼成五行,甘兼补五脏,故四时皆用之。淡滑者滋味之本,得气于大,故四时皆调以甘滑也。
甘味多缓,亦能生湿痰,滑又以渗湿,故肝无患过缓矣。
是亦即《内经》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毋伐天和之旨也。及夫多风、多暑、多雨、多热、
多凉、多寒之岁,则因时调燮,毋助其愆。
如多暑之岁则勿用热药、多寒之岁则勿用寒药,多雨之岁则药宜燥湿,多风之岁则药宜祛风。俗有云∶春不
麻黄夏不苏。亦是此意,但不可泥耳。
因变制宜,常非可泥。
如寒水司天之年,或未必寒而反酷暑;君火司天之年,或未必热而反多寒;湿土之年,或未必雨而反多晴。
此多由胜复之变,气运相违。又高土少湿多寒,下湿少寒多湿,则又各因其地也。
盖时行之证,必谨察乎岁气所偏。如病自人生,则气运或所不同。
时行之证,即六淫也。如春而 首,夏而疮疥飧泄,秋而病疟,冬而咳逆,及岁或大温、大疫、大寒之类,
是多岁气所偏之
变。若病自人生,则如七情之伤,及饥饱劳役所致,是无关于气运。其当热当寒,当补当泻,无问岁气时候。故
隆冬而用寒药,盛夏而用热剂者,亦有之,岁气岂可尽拘乎?但人之脏气有偏者,则亦每因岁气所偏而并发,是
又所宜兼考也。
如懵不知有五运六气之说,则又何以能因时制治,而不至于伐天和也。《内经》所载,反复详悉,学人或未
能尽识,此撮其大略于篇,俾学人知所考焉。
十干化气
甲己化土,所谓 天之气,甲年为太过,己年为不及。
甲己之年,首丙寅月,丙火生土,故甲己化土。化气者,其所生之气也。
乙庚化金,所谓素天之气,乙年为不及,庚年为太过。
乙庚之年,首戊寅月,戊土生金,故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所谓元天之气,丙年为太过,辛年为不及。
丙辛之年,首庚寅月,庚金生水,故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所谓苍天之气,丁年为不及,壬年为太过。
丁壬之年,首壬寅月,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