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此因天灾流行,皆系毛窍口鼻,从外感入之表邪,必要仍从毛窍肌表而出。痢疾与寒热,病症虽别,而发散表邪,彼此可以悟用。是以时行暑热燥火,无表邪,有里热之症,而用清里之法,亦可化用治暑热燥火时行之痢矣。因此悟得发之症,皆因邪火伤血,然湿火伤血,则大便滑泄,家秘用川连、枳壳、木通,分利二便;若燥火伤血,而大便干结,方书用当归大黄丸,清血中之火,而润大便秘结;余今以下痢纯血腹痛之痢,化用此方以清血中燥火,反止大肠下痢,彼此互发,随处生花,以闻后人妙悟。

  [卷四] 泄泻论

  秦子曰:泄泻之症,或泻白,或泻黄,或泻清水,或泻水谷,不杂脓血,名曰泄泻。

  若带稠粘之积,则是痢疾,而非泄泻之症矣。今列外感五条,内伤五条,又五更泄泻五条。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风泻之症】自汗头汗,恶风发热,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下清水,此伤风飧泄之症【风泻之因】风邪入于肠胃之间,则有泄泻之患。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此【风泻之脉】多浮而弦,左关浮弦,风木之邪。大肠脉浮,乃是肠风。右关脉浮,胃风【风泻之治】左关浮弦,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大肠脉弦,风入阳明,干葛防风汤,下六一散。右关脉弦,风邪入胃,防葛汤,调胃苓散。总之,有表当散表,表既散,当分利

  柴胡防风汤

  柴胡防风荆芥羌活川芎干葛陈皮甘草

  五苓散

  白术泽泻猪苓肉桂白茯苓

  干葛防风汤

  干葛防风荆芥羌活川芎枳壳甘草

  六一散

  滑石甘草

  防风汤

  防风葛根

  胃苓散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白术白茯苓泽泻猪苓肉桂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寒泻之症】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泻水谷,此寒邪直中三阴经之寒泻症也。若恶寒身痛,身反发热,口反渴,此寒伤三阳经之热泻症也。

  【寒泻之因】真阳素虚,偶值时令之寒,直中三阴之经,则身不发热,口不发渴,小便利,腹中疼痛,而中寒下利之症作矣。若肠胃有热,外寒束于皮毛,内热不得发泄,则寒变【寒泻之脉】右关沉迟,寒中太阴。左尺沉迟,寒中少阴;左关沉迟,寒中厥阴。若身热脉浮紧,寒伤太阳也。身热脉浮弦,寒伤少阳也。身热脉长,右寸关独大,寒伤阳明也。

  【寒泻之治】三阴寒泻,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主之。寒伤三阳热泻,应解表,太阳,羌活汤;阳明,葛根汤;少阳,小柴胡汤。应清热者,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主之。

  理中汤

  见前。

  四逆汤

  见前。

  真武汤

  生姜白术附子白芍药白茯苓

  羌活汤

  羌活防风川芎黄芩苍术白芷

  葛根汤

  葛根桂枝芍药甘草麻黄有汗去麻黄。无汗面赤,加白芷。寒热加柴胡。里热加黄芩。身痛加羌活。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陈皮人参半夏甘草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黄芩汤

  黄芩大枣甘草白芍药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此暑热之症也。

  【中暑泻之因】火令当权,天之热气下降,地之湿气上升,暑湿之气,充塞宇内,人感热淫之邪,伤于肠胃,暑泻作矣。

  【中暑泻之脉】虚细中暑,洪滑中热,濡散暑湿,促结郁热。

  【中暑泻之治】宜清理暑湿,分利阴阳,脉虚细,藿香参橘煎,调服六一散,脉洪滑热重者,黄连香薷饮,调服六一散,热轻者,木通汤,调下六一散。胸次不舒,平胃六一散。

  参橘煎

  人参橘红藿香三味同煎。

  黄连香薷饮

  黄连香薷浓朴扁豆甘草

  平胃六一散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滑石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后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此火热泻症也。

  【中热泻之因】热淫以胜,湿火炎蒸,积热之人,又中邪热,则中热泄泻作矣。

  【中热泻之脉】浮大而数,热中在表。若见沉数,热中在里,数而实者,中热之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