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于此。虽夏暑与冬寒对峙。而表里则
大不同也。冬月腠理密。即卫虚而受者。必以渐进何也。外阴而内阳也。若夏月。则
人身已阳外而阴内。外垣既撤。暑得直入。故风寒必显有余。有余者邪也。暑气必
显不足。不足者正也。今人以香薷一味。谓伤暑必用之药。不知乘凉饮冷。遏抑阳
气。或致霍乱者宜之。若强力作劳。内伤重者。清暑益气。庶几近之。苟用香薷。是重
虚其虚矣。况可以表散辛温之味。加于其间乎。计部张凤逵先生编辑诸书。特救
其谬。我北海林夫子。申明大义。并集名案。以表其后。不亦胜任而愉快耶。余小子
又复为之辨者。愿以白虎汤为主治。清暑益气辅之。亦必随证加减。至于天水散、
甘露饮诸方。皆可引用。如节庵之论。吾未见其可也。设有疑者。请观汗下温针之
禁。本于仲景圣人。至有夹食而吐利。夹气而胀闷。夹寒而厥逆。兼风而畏寒。要皆
本于脉以测识。而毋庸混淆。然后知圣人之论者常也。随其所遇者变也。明其常
则善于处经。通于变而靡不善于用权者。则有昔贤之案在。亦惟洞晓伤寒书者。可以神而明之也。



<目录>卷三・暑病方论

<篇名>暑病方二道

属性:\x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x(方俱见前)



<目录>卷三・暑病方论\暑病方二道

<篇名>附集方二十九道

属性:\x五苓去桂加香薷汤\x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香薷
上五味等分。水煎。服无时。
\x消暑丸\x
半夏(十二两醋煮干) 生甘草 茯苓(各四两去皮)
上为末。姜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热汤下。
\x香薷饮\x
浓朴(制) 白扁豆(各半斤炒) 香薷(一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入酒一杯。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热则作泻。香薷须陈者佳。
\x桂苓甘露饮\x
茯苓(去皮) 白术(土炒) 猪苓(去皮) 滑石(各二两研)
寒水石(研) 甘草(炙) 泽泻(各一两) 肉桂(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下。入蜜少许更妙。一方加人参、香薷、甘草。
\x益元散\x(方见前)
\x清暑益气汤\x
人参(一钱) 白术(五分炒) 黄 (一钱) 苍术(一钱)
升麻(一钱) 神曲(五分炒) 陈皮(五分) 甘草(五分)
当归(五分) 麦门冬(五分去心) 黄柏(五分) 五味子(三分)
葛根(三分) 泽泻(三分) 青皮(三分)
上水煎。温服无时。
\x清燥汤\x
黄 (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粒) 黄连 神曲 猪苓 柴胡 甘草(各二分)
苍术 白术 麦门冬 陈皮 生地黄 人参 泽泻(各五分) 茯苓 当归
升麻(各三分) 黄柏(二分酒拌)
上水煎。服无时。
\x白虎加苍术汤 竹叶石膏汤\x(二方俱见前)
\x白虎加人参竹叶汤\x(即前白虎汤加人参三两竹叶二把)
\x消暑十全散\x
香薷(二钱) 白扁豆(炒捶) 浓朴(姜汁炒) 木瓜 陈皮(一作半夏) 甘草(炙
)白术(姜汁炒) 茯苓 藿香 苏叶(各一钱)
上水煎。热服无时。取微汗。
\x十味香薷饮\x
香薷(二钱)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白扁
豆陈皮 浓朴(各一钱姜炒) 木瓜(五分)
上以水二钟。煎七分。欲令汗热服。欲利水冷服。
如伏暑去人参、黄 。加黄连、藿香、泽泻。
\x六和汤\x
缩砂仁(炒研) 半夏(汤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参(去芦) 甘草(各一两炙)
赤茯苓(去皮) 藿香 白扁豆(姜汁略炒) 木瓜(各二两) 香薷 浓朴(各四两姜汁制)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
\x藿香正气散\x
大腹皮(黑豆水洗七次) 白芷 茯苓(去皮) 白术(土炒) 浓朴(姜汁炒) 桔梗 紫苏叶 甘
草(各一两炙) 藿香 陈皮(各三两去白) 半夏(二两汤洗七次)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
\x选奇汤\x
羌活(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甘草(一钱五分夏生冬炙) 黄芩(一钱酒炒热甚倍用)
上水煎。食后稍热服。
\x冷香饮子\x
附子(生用) 草果 橘红 甘草(各一钱炙) 生姜(五片)
上水煎冷服。
\x浆水散\x
附子 干姜(炮) 甘草(炙) 肉桂(各五钱) 高良姜 半夏(各二钱半醋制)
上用浆水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