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
而争
痰,
药也



<目录>卷四下\消导门

<篇名>小厘清饮

属性:治小水不利,湿滞胀肿,不能受补等证。如兼火者,宜大厘清饮。
方见卷七下燥湿门



<目录>卷四下\消导门

<篇名>资生丸

属性: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张三锡曰∶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
弹丸咀嚼。问之曰∶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食之即饥。因疏其方,已于醉饱后
服二丸,径投枕卧,夙兴了无停滞,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
又善治胎前恶阻。
白术(米泔浸,用山黄土拌,九蒸九晒,去土,切片焙干。) 人参(人乳浸,饭锅上
蒸熟。)
(去皮,人乳拌,
两) 桔梗(米泔浸炒)
(微炒) 泽泻(二钱五分) 末之,
淡姜汤下。
按此方九补九消,即枳术丸之意而推展之。立方较为稳妥,名曰资生,重脾胃也。



<目录>卷四下\消导门

<篇名>神香散

属性:治胸膈胃脘逆气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隔噎,诸药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仁(或砂仁亦可) 等分为末,清汤调下七分甚者一钱,日数服不拘。若
寒气作



<目录>卷五上

<篇名>和解门

属性:(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如天冬苁蓉牛膝当归柴胡童便之属是也。表邪未解忌收敛,如五味枣仁地榆文蛤之属是也。
气滞者忌塞闭,如黄 白术山药甘草之属是也。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炽矣。
沉寒在下者,不宜降,阴被降而愈亡矣。诸动者不宜再动,如火动者忌温暖,血动者忌辛香,
汗动者忌疏散,神动者忌耗伤。凡性味之不静者,皆所当慎。其于刚暴更甚者,则又在不言
可知也。诸静者不宜再静,如沉微细弱者,脉之静也。神昏气怯者,证之静也。肌体清寒者
,表之静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静也。凡性味之阴柔者,皆所当慎。其于沉寒更甚者,又在
不言可知也。夫阳主动,以动济动,火上添油也,不焦烂乎。阴主静,以静益静,雪上加霜
也,不寂灭乎。凡前所论,论其略尔,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能因类而广之,斯知和之为
义矣。)



<目录>卷五上\和解门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寒为阴,热为阳。里为阴,表为阳。邪
客于半表半里,阴出与阳争,阴胜则寒。阳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又曰∶太阳行身之后,
膀胱寒水,为表,阳明行身之前,属胃燥金,为表之里。邪在于中,近后膀胱寒水则寒,
前阳明燥金则热也。寒热有定时者为疟,无定时者为往来寒热。以热在表而浅,邪恶正,
恶寒。寒已复热,此邪未并于表里,故寒热微而无定时也。)胸胁痞满,心烦喜呕。(半表
里,属足少阳胆,脉行于两胁。手少阳三焦之脉,络心包。风邪干之,心气不得宣畅,故
满,或攻胸胁,故又痞而痛也。邪在表,则不烦不呕,在里则烦呕。表方传里,故心烦喜呕
也。)默默不欲食。(邪在表则呻吟不安,在里则烦而闷乱,邪自表而方传里,故默默静也。
经曰∶阳入之阴则静。邪在表则能食,入里则不能食。今在表里之间,故但不欲食,未至于
不能食也。)或胁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里虚协热。)或咳或悸,小便不利。(里有停
饮。)耳聋口苦。(少阳胆脉络于耳,胆气上溢,故口苦。)脉弦。(肝与胆皆属木,故脉弦。
)或汗后余热不解,及春月时嗽。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血室,冲脉也,男女










阳脉亦似阴也。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又曰∶伤寒五六日,
发热而呕,医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愈。或湿
热在半表半里而发黄者,仍与小柴胡汤,虽杂证不能外也。)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水
一斗二升
汗吐下三
纷纭而
和非和
敷布表
全藉
以其
各煎
呕逆,加生姜以散逆,陈皮以理气。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