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肉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金银煎汤吞下。如伤暑霍乱吐泻,煎香薷散送下。

  《良方》治久患翻胃,及小儿惊吐诸吐。田季散上好硫黄半两,水银一分,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钱,生姜四两取汁、酒一盏、同姜汁煎熟调药,空心服。

  衣被盖覆,当自足指间汗出,迤逦遍身,汗彻即瘥,此散极浮难调,须先滴少水,以指缓缓研杀,稍稍增汤,使令调和,否则浮泛不可服。

  王氏睡惊丸 治热化痰,镇心神,治惊悸吐逆。

  半夏(姜制) 乳香 犀角(末。各一钱)

  上件同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薄荷汤临卧服。

  〔丹〕万安膏 调脾顺气定惊脾胃不足吐乳,黄胆,治小儿一切等疾。

  木香 檀香 辰砂(各三钱) 沉香(二钱) 香附 黄 使君子(各一两) 槟榔 肉豆蔻人参 天竺黄(各半两) 白术 薄荷 甘草(各二两) 琥珀 真珠 青黛 犀角(各二钱半)麝香(五分)

  上,为末,炼蜜丸。临卧服,薄荷汁或蜜水、米饮化下。

  全蝎观音散 治吐泻,截风定志,庶免传变慢惊。

  黄 (炙) 人参(各二钱半) 木香 炙甘草 莲肉 扁豆(炒) 茯苓 白芷 全蝎 羌活防风 天麻(各二钱)

  上,每服三五钱,姜枣煎服。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

  疳积吐

  《本事方》治小儿疳积,黄瘦吐食。

  川乌(一钱) 定粉(三钱) 艾灰(二钱) 龙骨(二钱)

  上为末,滴水丸,如龙眼核大,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米饮磨下。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

  补虚安胃

  六神汤 脾胃虚吐泻,不进饮食。

  黄 扁豆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藿香(各等分)

  每服三四钱,姜枣煎服。

  《和剂》观音散(吐泻)

  人参散 治小儿脏腑冷,若才吃乳食,即又吐出,或因吃乳惊触,致作惊 之状,令小儿外证面唇青白,手足心热,口多清涎,吐逆不住,或作泻候,青黄紫白兼冻子,或如鼻涕鸡子清者,或乳食不化,并宜服之,常服开胃益乳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沉香 白芍药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以密器收之。遇小儿有前项形证,半岁一字,二三岁半钱,大者一钱,煎枣子米饮调下,或陈紫苏汤亦可。或吐泻并作,煎丁香汤下,陈皮汤尤妙。

  卷之七・脾脏部(上) 吐

  杂方

  《经验方》治小儿吐不定。

  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炮过,同捣为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七,瘥。

  掌中金 治小儿吃物吃乳,即吐下水乳,不得饮食。

  白豆蔻(十四个) 甘草(一两,半炙半生) 砂仁(十四个)

  上为末。逐旋安掌中与他干啖,牙儿,干糁口中亦可。

  酿乳法 治初生婴儿凡有胎热证,当令乳母服药,不可求效之速,治法当酿乳令儿吃,渐次解之,百无一失,若遽以冷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半)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两半) 干生地黄(二两) 山茵陈(用叶)甘草(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捏去旧乳,却服。

  〔钱〕叶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热。吐水不止者,属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虫痛。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虚寒而虫作吐,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亦可用理中汤去甘草,加乌梅肉、川椒。

  卷之七・脾脏部(上)

  泻

  〔曾〕论泻之原,有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泻、风泻、脏寒泻、疳积酿泻、种种不同,各分于后。冷泻,多是白水,泻密而少,腹痛而鸣,眉皱目慢,面带白色,额有汗,多用冲和饮(慢惊)、当归散(潮热)

  合和,水煨姜煎服,并守中汤(本条)参苓白术散(不乳食)、益中膏(本条)、沉香槟榔丸(不乳食)治之。热泻,大便黄色,如筒吊水,泻过即止,半日复然,心烦口渴,小便黄少,食乳必粗,先用五苓散(惊)或大顺饮(吐),次以钱氏白术散(渴)主之,香薷散(吐泻)亦佳。伤食泻,乃脾胃素弱,复为生冷果食所伤,故大便不聚而泻,或因乳母餐生冷肥腻之物,自乳而过,亦能作泻,面唇俱白,泻稀而少,或如坏鸡子,腥臭异常,身形黄瘦,宜先温正胃气,次理积,而后固脾,冲和饮(慢惊)、当归散(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