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27-幼科折衷秘传真本-明-秦昌遇-第3页

不治。
  慢惊不治症:四肢厥冷,面黯神惨,鸦声鱼口,发竖摇头,口生白点,眼不转睛,头项软,二便不禁,手足一边牵引者,亦不治之症也。
  然口中出血与通关不嚏,或有治而生者,十亦有一二可治,切勿因有此说便弃而不治。四肢厥冷,二便不禁,速服暖胃回阳之药,如其不效,乃称不治。予宗幼科已数十年已,凡遇此等之症实属不少,而治之则愈者,十中只有六七,不可因其不治,即云无药可疗也。望后学者竭力以治,苟或幸生,不特病家铭感不已,而自己声名重镇矣。
  疳积
  《内经》曰:素食肥,令人内热;素食甘,令人
  中满。盖其因肥甘所致,故名曰疳。若夫小儿乳哺未息,胃气未全,父母不能调摄,惟姑息舐犊之爱,遂令恣食肥甘生冷,食滞胶固,以致身热不凉,肌体消瘦,面色痿黄,或肚大青筋,虫痛泻痢,则疳症由此而起矣。钱仲阳曰:诸疳皆脾胃之病,内亡津液而成也。或因大病后,或吐泻后,或用药攻下太过,致脾胃虚弱,津液渐耗,身常虚热,当即依本脏而补其母,则子自可以安。
  假令日中潮热,是心经虚热。肝木为心火之母,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火,心得母气则内平,而潮热愈矣。医见潮热,妄谓其实,倘以诸药或凉或利,则二便不禁,耗伤真津,即成疳也。余脏皆宜仿此。传又有幼小缺乳,与食粥饭太早,耗伤胃气亦能成疳。其症始由脾脏有积,倘不延医调治,传入他脏,则成五疳之疾,故有五疳之分。
  肝疳即风疳,其症头摇揉目、白膜遮睛、眼青多泪、头焦发立、遍身疮癣是也,宜服天麻丸。
  心疳即惊疳,其症壮热脸红、口舌生疮、五心烦热、盗汗发渴、咬牙虚惊是也,宜用伏神丸。
  脾疳即食疳,其症身面俱黄、肚大脉细、吐逆中满、水谷不消、泻下酸臭、合目困睡、减食吃
  泥,宜用五灵丸。
  肺疳即气疳,其症咳嗽喘逆、壮热恶寒、肌肤粟生、鼻痒流涕、咽喉不利、颐烂气胀、泄泻频作、毛焦吐血,是宜化应丸。
  肾疳即急疳,其症脑热肌削、手足冰冷、乍寒乍热、便泻腹痛、口渴鼻干、齿龈生疮、爪黑面黎、身多疥疮,宜服地黄丸。
  大抵疳之为病,头毛光急,发稀枯,面黄唇白,身汗口渴,尿白泻臭,肚腹作胀,潮热,皆其候也。
  蛔虫者,小儿断乳太早,以致停蓄积滞,化热生虫。其证皱眉多啼,呕吐清水,腹中阵痛,肚胀青筋,唇口紫黑,肠头湿痒是也,化虫丸主之。
  脊疳者,虫食脊膂,身热羸黄,积中生热,烦渴下痢,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齿,或十指生疮,频啮爪甲,下虫丸主之。
  脑热者,脑中素受风热,生下乳哺失常,头黎:通“黧”,色黑也。
  蛔虫:此处指蛔疳。因蛔虫所致疳症。
  肠头:大肠之下端,盖指肛门。
皮光急,头疮如饼,头热如火,发稀如穗,遍身无汗,腮肿囟高。若临产多欲亦然,最易损儿,宜服龙胆丸。
  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与气并交,故令肚腹紧胀,由脾脏受湿,或冷热不调,虚中不能宣导,以致头面浮肿,褐子丸主之。
  疳劳者,潮热往来,五心烦躁,手足心及胸前热而发疮,盗汗骨蒸,咳喘痰稠,其症口渴,腹硬,泄泻,饮水,恶食,面色如银,不可缓治,急用黄芪汤。
  无辜疳者,脑后项边有核如弹,按之转动,并不作疼,其间有虫如米粉,宜速破之。以针挑破,使虫随热气流散。然此虫淫食脏腑,若使不传挑,肢体痈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骨高突,宜服蚵皮丸。
  丁奚者,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身痿,腹大脐突,号哭胞陷,或生谷瘕也。
  哺露者,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柴骨疲露也。其候皆因脾胃久虚,不能消化水谷,以致精神减损,实由气血两亏而成此胞陷:《幼幼集成》作 “胸陷 ”,似妥。
二症也。十全丹主之。
  魃病缘小儿生后周岁,母腹复怀孕,其气血分之两端,胎孕未免受伤,乳汁岂无蕴毒,小儿故吻之有疾,率其气,郁伤其神魂,令儿面黄腹胀,微热下痢,或寒热往来,毛发,日渐黄瘦,精神不振。是乃饮母魃乳故也。宜速断乳,温平胃气,和顺血脉。龙胆汤主之。
  总括:
  五疳五脏一般看,治法详推事不难。若见面黄肌肉瘦,齿焦发竖即为疳。
  脉法:脉细为疳劳,虎口纹白色者为疳。
  选钱仲阳曰: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便血而瘦,用地黄丸;心疳,面黄颊赤,身体壮热,用安神丸;脾疳,一名肥疳,体黄瘦削,皮肤干涩而有疮疥,腹大者,用益黄散;肾疳,一名骨疳,肢体瘦削,遍身疮疥,喜卧湿地,用地黄丸;肺疳,一名气疳,喘嗽气促,口鼻生疮,用益黄散。
  按此论皆称其母也,当参看。
  仲阳曰:凡小儿疳在内,目肿腹胀,泻利青白,体质瘦弱;疳在外,鼻下赤烂,频揉鼻耳,或肢体生疮。鼻疮或烂,以兰香散敷之。用兰香二钱,烧存性,铜青、轻粉各五分,为细末,干敷之。又白粉散,用乌贼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