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又肌体素肥而本实。其脉急促。发搐自寅至午。皆
心肝用事之时。治乃泻其心肝。而补其肾。病遂得愈。此亦泻强补弱也,阴搐者。身温面 白。手足似搐不搐。
但时时螈 。昏昏似睡。而无精神。眼露睛微微上视。或胃痛而啼作鸦声。或不能啼
哭。唇口白色。脉沉弱。此因大病之后。或吐泻过甚。致脾胃虚损而生风。荏苒乃成。此阴盛阳虚。治当补其
脾胃。泻去肝风。小儿虚弱。虽不因吐泻取转。直发阴搐者亦有之。本怯者多此候也。
\x慢脾风\x(阴搐) 小儿因伤风冷。或病吐泻。医以温药补之不已。复用凉药治之又不已。本谓伤于风
冷。医乱治之。致脾虚而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昏睡露睛。大便不聚而泻。此脾虚风入。风在
脾胃之间。故大便不聚而泻。时螈 。身体四肢口鼻中气皆冷。小儿亦有因惊所传。或诸病久变。见此证者。皆
因脾胃虚怯。而生风所为也。故俗谓慢脾风矣。实乃阴搐之危候。治当去脾间风。风退痢止。以补脾胃。昔钱乙
治王氏子病吐泻。他医以药下之。至虚变阴搐。其候睡露睛。手足螈 而身冷。乙见曰。此慢惊也。与药以实脾
胃。即开目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又令他医以药利之。而复身冷。尚欲令乙利小便。乙曰。不当利。利之必
身冷。王曰。已身冷矣。乙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使脾肾俱虚。当闭目身冷即死。今此儿幸胎气实
而难衰。乙复补脾胃。则微能饮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而不可别攻也。后不语。他医作
失音治。乙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紧。他医不能晓。乙曰。此因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
俱虚。今脾已实。肾尚虚故也,遂以药补肾。及根据法为治。半月能言。一月而痊。



<目录>卷四\惊痫论

<篇名>发搐真假

属性:真者。儿在母胎中时。血气未全。精神未备。则动静喘息。莫不随母。母调适乖宜。喜怒失常。或闻大声。
或有击触。母惊动于外。儿胎感于内。至生下百日以来。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则身热吐 。心神不宁。睡卧昏
腾。躁啼无时。面青腰直。手足搐搦。口撮腮缩。目瞪气冷。或眼闭胶生。或泻青黄水。是胎痫也。是五内感
病。发为真搐。然亦发稀而难治。不过三两次必死矣。假者。儿生出母腹。百日以
来。肌肤嫩怯。血气软弱。被外风伤之。入客于内。每遇则儿不能任。故发搐搦。口中气热。呵欠嚏喷。此风
痫之候。重者亦不呵欠嚏喷。与胎痫相似。然发频者轻。轻则易歇故也。治当发散。昔钱乙治李司户孙。生百
日来发搐。日三五次。请众医治。或作热天吊。或作胎惊。或作惊痫。治皆无应。后请乙治。乙曰。婴儿初生。
肌骨嫩怯。被风伤之。儿不能任。故发搐也。然频发者轻。以客风在内。每遇不任。即搐轻则易歇。故发频
也。搐稀者。是五内发病。不可救也。乙用微剂以散风邪。兼涂囟浴法。治之乃愈。仍不可多服。盖儿至小。易
为虚实。多即生热。止一服而已。兼用涂。无不效。以上钱乙所用方。并本集载之。



<目录>卷四\惊痫论

<篇名>惊痫杂论

属性:凡小儿急惊。虽搐甚不用忙扰。亦不足畏。慢惊虽微搐切当救。乃危候也。方搐之时。但与扶持。慎勿擒
捉。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致手足曲戾不随。或成拘挛。
凡小儿急惊。阎孝忠云。当其搐势减。与镇心治热药一二服。如麝香丸抱龙丸辰砂丸紫雪之类。候惊势已
定。用药下其痰热。如麝香丸软金丹桃枝丸之类。如此则心神安宁即愈。
凡小儿慢惊。若因吐泻。已成虚损者。阎孝忠云。当与速生胃气。以理中丸。并研金
液丹末。煎生姜米粥调灌之。多服乃效。候胃气生。手足渐暖。四肢犹然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
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渐渐以意减金液丹。加白丸子。兼用异功散羌活膏钩藤饮之类调理。频频与粥。虽至
危者。往往死中得生。
凡小儿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用凉药。慢惊合用温药。世人多用一药。不能分别。误小
儿多矣。殊不知药性自有温凉。岂可泛用。初虞世谓治阴阳痫。寒温药性。当于方中用时增损。则无失矣。又阎
孝忠言。慢惊药中宜去龙脑。纵须合用。必以温药为佐。或少少用之。惟凉故也。
凡小儿于天阴雷发声之时。必掩塞其耳。或作杂声以乱之。恐猛闻大声而发搐。
凡小儿发搐。时醒而身软者为痫。若发搐不时醒。身硬者为 。(又名曰痉)乃中风之候。(论在中风门)
凡小儿惊痫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煎钱氏白术散。使任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凡小儿惊痫药中。能不用水银轻粉者尤佳。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