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问

属性:汤氏云∶此乃脾虚受冷,致令水谷不化,泄泻注下。仲阳云∶小儿不能食乳,泻褐水,身冷,无阳也,当健脾,益
黄散主之。古今不同,当根据加减法用之,始为稳当。冷积泻,没石子丸极效,人参散、理中汤加减服尤佳,更加肉豆蔻
则止,来复丹、不换金正气散皆可,观音散、银白散加减调治,乃平和之剂也。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没石子丸\x 治小儿婴孩,先因冷泻,或作赤白利候,久而变作诸般异色,不止一端,外症面或青或白,唇舌干
焦,手微冷,浑身温壮,肚内刺痛啼叫,睡卧不安。若有是候,当服没石子丸。
没石子(一钱) 木香 黄连 当归(各一两) 青皮(一钱)
上五件为末,阿魏一分、酒半盏浸化,入面少许,须令匀,煮糊为丸,如粟米大,一二岁儿服,如椒目大者,四、
五、六岁儿服,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一方用没石子一个,白豆蔻五个,诃子肉二个,木香、
黄连各一钱为末,粳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
\x人参散\x 见第六十二问。
\x理中汤\x 见第五十三问。
\x来复丹\x 见第十六问。
\x不换金正气散\x 见第六十三问。
\x观音散\x 见第六十问和剂观音散。
\x银白散\x 见第十六问。
\x藿香散\x 治小儿脏腑不调,作泻青黄黑白,乳食不消,粪中有冻、如鸡子清。兼暴泻如水,其症腹痛微热,面
唇黄白若慢惊,或偏坠红肿内钓,紫苏汤调下三、五服。
陈皮 藿香 浓朴(制) 枳壳(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紫苏汤下三钱。粪中有黄白冻子,木瓜并白梅去盐煎汤下,如痢止用枣子煎汤下,大能和胃进乳食,此是
小儿常服之药。(朱君辅方)



<目录>卷之七

<篇名>热泻第六十七问

属性:汤氏云∶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乃脏中有积,或因乳母好饮酒,或嗜热物,或生下伤湿蕴热。医者不
明,但用豆蔻、诃子等药,服之如水浇石,既不识其症,故不辨其冷热,用药又不得法,焉得取效矣。此症当以小便赤
少,口干烦躁为验,治法当用钱氏白术散去木香用之,五苓散去桂亦可服。其热甚者,四逆散、大柴胡汤去大黄,服之
殊验也,更用黄连丸等剂亦佳,调中汤去大黄加黄连、枳壳。如夹热而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呕者加半夏也。又有夹热泻利,而小便秘涩赤甚者,四顺清凉饮主之。
\x钱氏白术散\x 见第四十八问。
\x大柴胡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问。
\x黄连丸\x 见第七十九问。
\x四逆散\x 见第六十五问。
\x调中汤\x 见第五十二问。
\x黄芩汤\x 治下利而头痛胸满,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浮大而弦,专治协热而利者。
黄芩(一两半,炒) 白芍药(炒、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枣子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呕者加制半夏,生姜汁。
\x四顺清凉饮\x 见第四十四问。



<目录>卷之七

<篇名>伤食泻第六十八问

属性:汤氏云∶凡此泻,不宜便补,先用消食药,或用紫霜丸取其积尽,然后可补。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
治食泻与香橘饼子,加减观音散、调中汤散以意加减。凡伤食泻,不可即止,宜节饮食,当用进食丸取下食积令尽,次
以钱氏加减益黄散,只一服可止,此乃切要治法,然后异功散、四君子汤调理,必取全安。有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
心汤主之。如冷积酿泻,用香朴散止之。白术散以和气调胃,调中散、保安丸能止伤食泻,感应丸、沉香煎、三棱丸皆
可服。
\x紫霜丸\x 见第三问。
\x香橘饼\x 治伤冷泻利。
木香 青皮(炒) 陈皮(各一钱) 川浓朴(姜汁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为饼,紫苏米饮调下。
\x全蝎观音散\x 止吐泻、截虚风。
黄 (蜜炙) 人参(去芦) 木香 大粉草(炙) 石莲(去心) 扁豆(炒黄、各一两) 白芷(七钱) 白
茯苓(去皮、一两) 全蝎(七钱) 羌活(八钱) 防风(八钱、去芦) 天麻(八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加姜枣煎。
\x调中散\x 治伤食泻,凡此泻不宜便补,先用食药,或紫霜丸取
其积尽,然后可补。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良医明妙理,何虑疾难除。
人参(去芦) 白茯苓 白术(炒) 木香 干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