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五苓散亦佳,香薷散、车前子散、可选而用之。若面色青黄,
知风热在脾,发直怕人,眼不合,是心中有毒液,更胃逆风搐。可服定命丹。
\x白饼子\x 见第十四问。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大青膏\x 见第八问。
\x白术散\x 见第四十八问钱氏白术散。
\x钩藤散\x 见第十六问。
\x玉露散\x 见第五十三问。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问。
\x香薷散\x 见第六十问。
\x车前子散\x 治暑月伏热,霍乱吐泻,烦闷引饮不止,通利小便。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车前子(各一两) 人参(五钱)
上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肚痛加芍药,泻不止加石莲肉。
\x定命饮子\x 见第十六问。
\x理中汤\x 见第五十三问。
\x不换金正气散\x 治山岚障气,寒热往来,五膈气噎,霍乱吐泻,脏腑虚寒。
浓朴(去皮、姜汁炒) 藿香(去土) 陈皮(去白) 甘草(炙) 苍术(米泔浸、各一两) 半夏(皂荚、白
矾、姜汁同煮、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七分绞去滓,食前带热服。
\x二顺散\x 治伏热中暑,霍乱吐泻,烦闷躁渴,小便赤色,便血肚疼。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桂 干葛 杏仁(去皮尖,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新汲水调下。
\x又酿乳法\x 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吐乳作腥气,额上汗流,多惊啼哭面黄,凡有此疾,宜暂断乳,令胃
干饥甚用药,令乳母酿乳。
人参 木香 藿香 沉香 陈皮 神曲 麦芽(各一两) 丁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紫苏十叶,枣三个煎,乳母食后捏去旧乳汁尽,方服半盏许,卧少时,却与儿乳。
<目录>卷之七
<篇名>病第六十四问
属性:巢氏云∶小儿被 病者、妇人怀胎孕,有鬼神导其腹中胎,嫉妒小儿,致令此病。其状微微下利,寒热往来,毛发
,情思不悦也。千金论∶鬼 、小儿鬼也,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继有胎妊,儿未节乳,渐渐羸瘦,毛发稀
黄,时作壮热,大便不匀,乃 病也,又曰继病。法当用紫霜丸下其 乳,以益黄散补之,令小儿断乳即安。消乳丸、
异功散亦良剂也。其或他妇人有妊而抱他人婴孩者,亦有此症,同此治法。有热者龙胆汤。
\x紫霜丸\x 见第三问。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x消乳丸\x 见第六十问。
\x异功散\x 见第十七问。
\x龙胆汤\x 见第三问千金龙胆汤。
<目录>卷之七
<篇名>泻利第六十五问
属性:千金论∶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成下利,或赤或白,日夜无数,小
儿腹胀痛,壮热脉洪大,或急热数者,宜调中汤下之,热便歇,利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宜服之。又夏月初秋,
忽有暴寒折于盛热,无可发散,客搏肌肤,发于外则为疟,发于内则为痢,内外俱发,则疟痢俱作,皆由荣卫不和,肠
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客于肠胃,又因饮食所伤,冷热不调,夹冷则白,夹热则赤,冷热交攻,则脓血相杂,亦因沉积
所作,赤痢积热,白痢积冷,赤白相杂,冷热之积,若脾胃气虚,不能消化水谷,则糟粕不聚,或春间解脱风冷所伤,
肠胃虚弱,卒被风寒所折,便为下利多矣。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故也。调中汤去大黄加枳壳,更利不止,则加黄
连治之。其暴下利者,车前子末之,米饮调下亦效。暑月用五苓散、车前子散、灯心汤调服,泼火散加减服。太阳阳明
合病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呕者加半夏,四逆散亦可服。
\x调中汤\x 见第五十二问。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问。
\x车前子散\x 见第六十三问。
\x泼火散\x 治中暑躁烦,发渴口干,及治血痢。
青皮(去白)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一两)
上为细末,冷水调下一钱,如血热妄行加甘草。
\x葛根汤\x 见第十六问。
\x四逆散\x 治少阴病,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甘草(炙) 枳实(炒) 柴胡 白芍药(炒、各一两)
上捣筛为细末,水饮调下二钱,日进三服。如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下利悸者、加桂半两,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半两,泄利下重、先浓煎薤白汤,内药末三钱匕,再煮一二沸,温服。
<目录>卷之七
<篇名>冷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