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痘疮出多达灌浆时,自然眼闭不开,若干 后仍不开 者,此毒瓦斯上攻于目,急宜清解,甚者凉隔散加荆芥、牛蒡、蝉衣以下之。至痘证有目睛上钓者,在七日以 内者,多难救治,七日以后,可十全六七也。
(二十二)痘证毒火,有上蒸于肺,以致喉头结痘失音者,宜射干鼠粘子汤; 后余毒犹盛,上 攻咽喉,致肿痛干涩,声音不出者,宜甘露饮;痘生鼻孔,先用皂角末吹入,再用黄蜡塞 之,或用硼砂、檀香共为末吹之;痘生舌上,用硼砂、儿茶、人中白焙过共为末掺之。
(二十三)痘证阴阳之辨,最宜体察入微。凡痘属阴寒者,身肢不热,口鼻皆冷,面唇、溺尿、爪甲 俱色现青白,厥利冷不臭,痘色灰白根脚无红晕者是也。凡痘属阳热者,身必壮热,面 唇皆赤,口干好饮,神气昏愦,吐血衄血,痘色紫黑, 赤枯焦者是也。至阳极似阴,则恶寒战栗必有气 臭、烦躁、便秘等热象可寻,而阴极似阳,则面红气浮而必有痘色娇淡,口气清冷等寒 象可求也。
(二十四)痘证治法,宜有标本先后之分。疮出稠密,由于气不匀血不周者,则当活血匀气兼行解毒;
及利久不止,渐成坏症者,当以救里发表兼进,此标本兼治之法也。气血充实,但疮壅而不易出者,则专以 托里解毒为主;疮势太盛,咽喉肿痛者,则专以清利咽喉为主;大小便秘,烦躁喘呼者,则专以利下为 主;疮势太甚,自利频数不止者,则单治自利为主,此急则治标之法也。疮已起发而气不足者,即补其气,
血不足者,即补其血,此缓则治本之法也。疮势太甚,烦渴不止者,则以解毒为主,而兼治其渴,此先本后 标之法也。痘陷泄泻,则先救其里,后攻其表,此先标后本之法也。以上各条,能扩而充之,治法自井然不紊矣。
\x附方\x 甲、关于外治者 (一)痧痘倒 ,出不快者,用胡荽酒喷法(见前),或用水杨枝煎汤,并可止痛。
(二)痘疮欲出之时,预防入目,用黄柏膏。黄柏一两,绿豆粉、红花各二两,甘草四两,研为细 末,生油调膏,涂眼四周,神妙。或用胭脂取汁,涂眼四周。目红肿者,用金银花、胭 脂、人乳汁取灯芯蘸点之。生翳者,硼砂为末,灯芯蘸点之。
(三)痘生前阴者,用鸭涎沫之,男子用公鸭嗄气,数次即 消。女人用雄黄研末,清油搅匀,鸭毛蘸擦之。
(四)痘证痒塌,用川椒、艾叶、红枣(去核)、芫荽、茵陈、乳香、白芷梢、陈香橼、安息香各 二钱,共为细末,作纸燃熏照,虽痒塌之痘,火到痒除;或用荆芥穗为末,撒纸上,卷成 筒糊粘纸头,熏照痒处,略烧痒处亦佳。
(五)痘疮痒破结 ,痂不易落者,宜淡蜜水调滑石末以鸡 羽扫疮上,其痂易落,且无瘢痕。痘将结 ,干硬而痛者,宜以 酥揩抹之,或猪脂熬膏涂之。
(六)白龙散 用水牛粪晒干,烧枯存性,搽患处。治痘破损及痘后余毒。又用枯白矾、黄丹、
龙骨各五钱,麝香一钱,研为极细末,治脓耳 耳,先用棉杖子拭尽脓水,然后掺入,勿令风入。
(七)白螺散 治痘湿不收,用陈年土墙内白螺壳不拘多少,去土洗净,火 赤,
取出存性,研为末,干掺之。
(八)百花膏 落痘疮痂。用石蜜不拘多少,略用汤和,时时以鹅翎刷之。
(九)灭瘢救苦散 灭瘢痕。用蜜佗僧、滑石各二两,白芷五钱,研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白蜜调敷。
(十)败草散 解痘疮毒。用多年屋上烂茅草,或墙上烂草,不拘多少,择净者磨为末掺之。
(十一)吹口散 治口疳、牙疳,及痘生口内。用青黛、黄连、孩儿茶、冰片,研为末吹之。
(十二)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即鳢鱼)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汤浴儿,循身俱到,不可嫌腥,后 以清水洗去,可免痘患。
乙、关于内服者 (一)预防痘症之法,宜服三豆汤,或辰砂散,或代天宣化 丸,则痘毒自轻,将来虽出,自亦易起易收,无陷伏郁遏流连之患。
\x三豆汤\x 预防痘疮,并治痘后痈毒红肿。
赤小豆 黑大豆 绿豆(各一升) 甘草(三两,生锉)
先将三豆淘净,同甘草用水(或雪水)八升,煮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入汁再浸再晒,汁 尽为度,逐日取豆,水煮,任意食之。
\x辰砂散\x 辰砂一钱,丝瓜三寸(近蒂连子烧灰存性)研为末,蜜水调下,或以紫草甘草汤调服,预防痘疮,多者 可少,少者可免。
\x代天宣化丸\x 人中黄(甲己年为君) 黄芩(乙庚年为君) 黄柏(丙辛年为君) 栀子仁(丁壬年为君) 黄连(戊 癸年为君) 苦参(佐) 荆芥穗(佐) 防风(佐) 连翘(酒洗,佐) 山豆 根(佐) 牛蒡子(酒淘炒,佐) 紫苏叶(佐)
制法∶先取视其年所属,取其药以为君,其余主岁者为臣,为君者倍之,为臣者半之,为佐如臣 四分之三,于冬至日修合,研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沥调神曲为丸,辰砂、雄黄为衣,竹叶汤下。
(二)小儿出痘,预防失音,体弱者宜预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