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者;有
因久病而陷者,肾元不固,急宜培补气血。必使气血充足,方能上交脑髓,而陷自平。但用补气生血之法,以参
与远志二味,药虽简单,久服有益。参品不一。须视小儿之寒体热体为取裁耳。外敷之药,与解颅相同。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发不生

属性:发不生者,因禀受血气不足,不能荣于发也。古法用苁蓉丸(如苁蓉、生姜、地黄、当归、山药、白芍、胡
粉,炼蜜为丸),黑豆汤吞下。另用矾化二三十丸,涂擦头上。
〔真按〕发为血之余,血足自能自发。小儿以乳为粮,只要良好乳汁,培养后天,外擦生发油以助其发源,
不必服药。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齿不生

属性:齿不生由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古法用芎黄散(如川芎、生干地黄、当归、山药、白芍、
沉香、甘草,为末),白汤调服。再将干药末擦齿龈上,日二次,或用雄鼠脊骨为末,擦齿龈。
〔真按〕生齿较迟,儿之气力薄弱,已可想见。惟揠苗助长,恐无益而反有害。只用真燕窝粉平淡之味补之,
不用外擦之药。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五软症

属性:五软,谓头项软、手软、脚软、身软、口软是也。
头项软者,天柱骨倒也。古法主健骨散(如白僵蚕炒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薄荷泡酒调下)。外贴生筋散
(如木鳖子三个,蓖麻子三十粒,俱去壳,研匀,先抱儿头仰起,摩顶上令热,作饼贴之)。
手软者,无力以动也。古法主薏苡丸(如薏苡仁、当归、秦艽、酸枣仁、防风、羌活各等分,为末蜜丸),
荆芥汤化下。
脚软者,行迟也。古法主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鹿茸、牛膝、五加皮,久服有效。
身软者,肉少皮肤自离,或遍身筋软者。古法主鹿茸四斤丸〔如肉苁蓉、牛膝、木瓜、菟丝子、熟地、鹿茸、
天麻、杜仲、五味子(各等分),为末蜜丸〕,温酒或米饮下。
口软者,语迟也。古法主六味地黄丸,如鹿茸、五味子,久服有效。
〔真按〕头项软为肝肾病。手足软为脾胃病。身软为阳衰髓怯。口软为虚。五软之症,厥有二因∶(甲)因
禀受胎气不足。亏于先天者,补于后天。此语诚然。独不思儿体娇嫩。药性刚悍。方名健骨生筋,匪特骨不能健,
筋不易生,而反累及阴阳不协,水火不调。儿之体既涉于偏。儿之病安期其复。惟藉天然培养,寒热适宜,乳食
合度,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效较着。(乙)因大病或久病之后。忽见头项软者。亦当察其何病之根源。不但强筋
骨之首乌、木瓜、五味子、五加皮诸味宜慎用,即补气血之人参、熟地等味亦宜慎用。盖此证重脾肾尤重在胃,
因胃为五脏六腑之化源,若能升举其脾气,则脏气有所禀,而诸软之症悉除矣。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五硬症

属性:五硬,谓头项硬、手硬、脚硬、身硬、口硬也。硬者强直冰冷,乃肝受风邪所致。古法皆主乌药顺气散(如麻
黄、陈皮、乌药、川芎、白芷、白僵蚕、枳壳、桔梗、干姜、甘草,引用生姜、枣),煎服。
〔真按〕五硬宜分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于胸膈,手心脚心
冰冷而硬,此阳气不荣于四体。合五者连带关系,为独阴无阳。若面青而小腹硬者不治。但硬而肚筋青急,乃木乘
土位,只须六君子汤为主治,加上肉桂、干姜,或少加鹿茸,煎浓,令乳母频频服之。小儿常吮母乳,便可回阳。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头面红疖及软疖

属性:红疖古法用大黄、远志,各等分为末。以猪胆汁调涂之。或用黄柏、黄连、黄芩,各等分,研末,调醋敷之即愈。
软疖古法用鲜枳壳,又名臭橘子,无鲜用干蒸融,贴亦可,刳去瓤。以面糊涂抹四围,合盖疖子,旁安一
灯芯,以通脓水,数日自愈,并无疤痕。或用猪头上毛、猫颈上毛各一撮,烧灰,雄鼠粪(两头尖者是)一粒,
共研末,香油调敷即愈。
〔真按〕红疖热毒,宜内服土茯苓、连翘、银花、甘草,煎汤。外用菊花叶捣汁,调净白蜜敷之,甚效。
软疖愈而复发,最难除根。内服苦丝瓜连筋带子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白蜜汤送下。日二服,夜一服,
外用生大黄磨浓汁,调冰片粉涂效。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目烂

属性:小儿眼胞赤烂,痛痒难睁,因毒热上攻于目,故有是证。古
法主内服地黄汤(方见眼不开),以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