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之脉,则曰无病。
浮脉者,轻取皮肤之上,故曰浮。其病在表,主外感风寒。
沉脉者,重按筋骨之间,故曰沉。其病在里,主内伤饮食。
数脉七至或八至,主病在六腑,属阳也。
迟脉四至或五至,主病在五脏,属阴也。
滑脉如珠,往来流利,病主痰盛。
涩脉滞涩,往来艰难,病主血少。
芤脉者中取无力,病主失血。
微脉者,按之微细,若有若无,病主怯弱之证。
洪脉者,来时虽盛,去时无力,病主火热。
促脉者,数而时止,病主惊痫。
结脉者,缓而时止,病主积聚。
紧脉者,左右如转索之象,沉紧病主腹痛。浮紧病主感寒。
弦脉者,端直如张弓弦,病主停饮。
浮中沉三部无力,为虚,虚为不足。
浮中沉三部有力,为实,实为有余。
洪紧者,痘疹欲发也。
大小不匀者,中恶之证也。
一息三至,是虚寒之极。九至十至,乃火热太甚。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至十二至者,皆不治之症。
浮散无根又沉,及浮取之不应指,皆难治之脉。
小儿诊脉,不过如此。凡病之阴、阳、表、里、虚、实。仍当合望闻问三者。参考而得病情矣。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勘病状

属性:发热无汗,是病之邪在表也。内热便硬,是病之邪在里也。昼烦热而夜安静,是阳旺于阳分,其病在阳。
夜烦热而昼安静,是阳陷于阴分,其病在阴。喜冷恶热,皆属阳病,故为热也。喜热恶冷,皆属阴病,故为寒也。
胃壮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干燥者口渴,胃湿盛者口不渴。
大便稠粘,秽气难闻者,是内有滞热,病从热化也。
小便清白不赤,为虚寒,病从寒化也。
耳梢冷,尻骨冷,四肢发冷,此痘疹欲发之候。如单指梢发冷者,此惊痫将作之征。肚腹热闷主内热,手足
厥冷主中寒。
小儿无故皱眉曲腰啼者,主内因腹痛,又当按其或软或硬,若喜按者为虚,不喜按者为实。
两耳常常发热者,主外因风热。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解颅

属性:解颅者,谓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此由先天肾气不足之故。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则脑髓不足,
故颅为之开解也。古法用六味地黄丸(如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
泻)或用加味八物汤(如参、术、苓、草、芎、归、芍、地,加酒炒芩、连),煎服。外用天南星,微炮为末,
醋调涂绯帛,贴于头上。炙手频熨。或用干姜、细辛、桂心,研末,和生姜汁涂之。以合为度。
〔真按〕脑不满而颅不合,中陷而角四起,如古钱之形,儿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此儿
长必少笑,宜于千日内急治之,暑月可服六味地黄丸,冬天则宜服补天大造丸,以人参、黄 、白术、枣仁、当
归、山药、茯苓、枸杞、熟地、再加龟鹿二胶,熬膏服之。外以柏子仁、防风、南星,研末,醋调摊红 上,看
颅门大小剪贴。干则用热醋润湿,或用茵陈、车前子、百合,为末,以乌牛乳汁调涂足心及头缝开处,一日一换。
更有一法,只用头巾裹护,服汤剂不敷外药,俟气血渐充。自无不合矣。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颅肿

属性:颅门肿起,谓之颅填。因乳哺失常,或寒热乘脾,其气上冲,则颅高而突。又有肝盛风热交攻,亦致颅填突起,
汗出,毛发黄而短是也。若寒气上冲则牢硬,热气上冲则柔软。然寒肿者十之一,热肿者十之九。古法用泻青丸
(如羌活、川芎、黑栀仁、龙胆草、当归、防风、锦庄黄,研末蜜丸,青黛为衣,如大豆大),每服一二丸,清
茶化下。寒肿,古法用参苏丸,或煎汤剂(如人参、茯苓、枳壳、半夏、前胡、桔梗、苏叶、葛根、陈皮、甘草,
引用生姜、葱白等味)。
〔真按〕颅门肿起,除寒气热气外,更有因包裹严密、盖覆过浓,阳气不得外出,亦现赤肿之形。只要衣被
寒暖,适合中度,即可痊愈。若寒肿者,但用吴茱萸末和水,调贴两足心。热肿者,但用黄柏末调涂两足心。即愈。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

<篇名>囟陷

属性:囟陷者,因脏腑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泄泻,则气血虚弱,不能上交脑髓,故囟陷成坑也。古法用参苓白术
散(如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桔梗、薏苡、莲肉、炙甘草,引用姜、枣),或八味地黄丸(如六味地黄丸加
附子、肉桂),外用黄狗头骨炙黄为末,以鸡子清调敷,渐渐自平。
〔真按〕囟陷乃胃虚脾弱之见证。若与枕骨同陷,则尤甚于囟陷。有因禀受父精不足,母血虚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