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疝,外肾如鹅卵大(俗称王阆)。碧梧桐皮浓煎温洗,疝气自消如常(痢疾亦然)。壮者王阆亦效云。
小儿阴茎缩入,取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末,大蒜汁调涂脐腹上,仍以蛇床子烧烟微熏之。
小儿阳头猝浮,外皮腐伤者,亦湿热所伤,蛇床子煎
水,频洗之涂鸡子黄油最效。又蚯蚓粪调葱涎涂之亦妙。
小儿阴茎腐伤,内消难治,胆矾、黎芦、黄丹、孩儿茶等分为末,和清涂之,生肌。(壮老人病亦效)
一方∶涂蛇胆亦效。
一方∶莴苣茎、木通、枳壳、黄菊沙等分作末,和清敷之,神效。(诸无名恶疮,皆效也)
小儿初生肛门皮塞者,以 针或金玉簪尖穿孔,苏合丸作铤纳孔中,勿令再合。
小儿放尿时痛不堪忍,淋沥不善出者,乃阳甲孔小而然,常以手按引阳头皮,则自然孔阔,否则以针裂之无妨。
若非孔小,则乃淋疾之候,鹊脑髓五、六个,和木通去节,茶空心连服三、四次,奇效。
小儿大便不通,乃热甚便燥而然,饮香油数匙许,一日三、四次,肠润则尿下(日寒时,香油去冷服之)。色白
商陆长五、六分许,插入肛门,则亦引粪而下。
一方∶朱砂(水飞)和清服之,即通。
小便不通,亦由湿热雍滞,蒜饼敷之脐中,即通。
一方∶大葱白一寸,四破之,以乳汁同煎,沙石器灌入口中,即效。
小儿虚热泛上,口内糜烂,或生疮,枯矾、黄柏作末,和清掺之。或齿疳,先以白盐,手擦腐伤处,出毒血,次以
人中白、黄柏末掺之,以瘥为度。鼻孔内外、唇上、舌下或上 猝有浮气,仍为腐伤,皆是疳类,治宜上同。
一方∶柏木皮削如马蹄,灸于火,待其脂出,烙腐伤
处,极效。
一方∶土鼠干肉作末,和清涂之为妙。
一方∶蛇胆涂之。
一方∶寒水石、白盐和清涂之,亦效。
小儿悬雍垂不能吮乳,白清和盐掺之。
小儿咽喉浮痛或烂伤,玄参、桔梗、甘草各七、八分,煎服之。两耳尖灸三壮,神效。(长老人病,亦效)
小儿脐封犯风,或烂疮,或猝浮突起,名曰旋螺。荆芥穗、艾叶同煎,频洗之。王不留行烧存性,父脱鳞并调蜡
油涂之。小儿断脐防风,且无腹痛。
一方∶石雄黄、乳香和香油涂之妙。脐封烂疮,灭瘢膏涂之奇效(方见下)。
小儿伤于风寒,失音声嘶,久而不瘥,多服清音散(方见下),以瘥为度。
小儿断脐后,和面作饼,围脐裹之,艾灸三壮,防脐风。
小儿喉痰有声者,乃气虚,痰将为癖积或痰厥。人参、黄连、贝母、甘草各二、三分煎服(或加玄胡索)。肥儿丸
亦主之。
小儿处过温之壤,则血燥损元,面色萎黄,昏睡无气,升葛汤葛根(二钱)、升麻、白芍药各一钱、甘草(五分)
加当归身(一钱)、人参(三分)服之。以解肌热,兼补津液为妙。
小儿触暑昏倒,急取路中热土和童便,去滓灌口。绞肠腹痛(治上同)。暑感寒热,症涉危重,小柴胡汤为妙。暑
伤诸症,生脉散主之(麦门冬去心三钱、人参一钱、五味子九粒研用)。
小儿两目猝浮不能开,见浊汁流出,乃伤于湿热而然,
泻青丸加贝母、草决明各三、四分,人参、桑白皮各二、三分作汤服之。
小儿游戏,眼被撞刺,血痕疼痛,仍生翳膜,刮取水青木皮,浸水去冷,频频洗之。黄连煎水调初男乳(白芍药乳
尤效),寝时入眼,兼服轻咳散(方见下)。
小儿眼胞猝浮大如拳,眼睛亦凸然突出者,乃脾胃湿热上升,结核之致,平胃散加石膏、草决明各七、八分或人参
三分服之。
小儿鼻塞不通,乳不得下,取猪牙皂角、草乌(姜制)等分为末,调葱涎作膏,贴囟门上。
一方∶南星末调姜汁敷囟门上。
鼻孔生息肉者,肺热。上星(穴在前顶发际上一寸)灸五壮或七壮。
一方∶巴豆去油作末,裹纸如管形,插入鼻孔,稍久黄水流出,以水尽为度,则鼻通肉消。巴豆甚毒,勿令其屑衬
鼻内肌。
浊汁恒流者,名曰鼻渊,乃脑消之候(治法上同)。兼用防风汤(方见下)。或流清涕者,亦同治。
小儿 耳,浓汁恒流,久而不瘥,成聋难治。生银杏作汁滴入耳孔(干银杏磨醋香油)略入麝香末,为妙。
一方∶干胭脂或绵胭脂,调鲤鱼胆滴入亦妙。防风通圣散(方见下)加减服之,奇效。
小儿未经痘疹之时,瘾疹数发者,乃表热夹风湿而然。预服升葛汤(方见上)以防行痘时添重之患。 斑疹,热毒
甚而然。加连翘,防风,牛蒡子各五、六分。 白色疹,气虚热多而然。加羌活,苍术,人参各五、六分。
小儿移去他处,水土扰肠,痰饮猝盛,转成痰积、痰厥
可虑。薏苡仁、桔梗、白茯苓、贝母等分,入干干少许,作茶和清常常服之。
一方∶生槐木上自生耳煎服,治土疾最效。
小儿误吞牟稻尾刺,饮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