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者凭任督二脉以分上下左右)
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兮悬枢当。脊中束筋造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详。陶道大椎至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分。后项百会兮前项。囟会上星兮神庭。素 水 沟。至于鼻下。兑端交龈。交于内唇。
<目录>卷二\经脉第十<篇名>附督脉歌属性: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 宜向鼻端详。头形北高面南下。先 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又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前项发上 三寸半。百会发上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两耳尖上、可容爪甲性理北溪陈氏曰、略近些北、犹 天之极星居北、夫言一尺有二而其数只一尺一寸者何也、盖前后发际无穴而必以前后发际量起、则 有一寸在也、)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项后发际 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止、即百会后五寸半也、)发上五分哑门在。(后发 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项骨下脊 。分为二十有四椎。
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 亦不算。中间廿一可排推。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后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 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 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强随。(共二十七穴)
<目录>卷二\经脉第十<篇名>附任脉歌属性:任脉二十四。穴行腹与胸。会阴始兮曲骨从。中极关元石门通。气海阴交会。神关水分逢。下 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阙鸠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宫华盖。璇玑上天突之宫。饮彼廉泉。
承浆味融。
<目录>卷二\经脉第十<篇名>附任脉歌属性: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石门穴。
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号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 三寸名建里。中脘脐上四寸许。脐上五寸上脘在。巨阙脐上六寸五。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 寸六取。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华盖四八举。(四寸八分)膻 上璇玑五寸八。玑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约四寸。廉泉颔下骨尖已。承浆颐前唇棱下。任脉中 央行腹里。(行腹中央共二十七穴)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 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此论三阴三阳之气终也。皮脉肉筋骨。脏腑之外应也。脏腑者。雌雄之内合也。阴阳六气。本 于脏腑之五行所生。气先死于外。而后脏腑绝于内也。手太阴之气。主于皮毛。是以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手太阴 主气。气主熏肤泽毛。故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是以气不荣则皮毛焦。津液者。随三焦出气 以温肌肉。淖泽于骨节。润泽于皮肤。气不荣。则津液去皮节矣。津液去皮节。则爪枯毛折矣。毛 先死者。手太阴之气。先绝于外也。丙笃丁死。肺藏之气。死于内也。尚御公曰。按上古天元 册文。丹 苍素元之天气。经于五方分野。合化地之五行。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五营运 论曰。神在天为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是人之立形定气。本于五行所 生。故曰其生五。其数三。谓生于五行。而终于三阴三阳之数。是以所生病者。脏腑五行之病生于 内也。是动者。六气之运动于外而为病也。然是动所生之病。皆终于三阴三阳之气者。脏腑五行 之气。本于天之所化。故天气先绝。而后脏腑之气终也。朱济公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 地合气。命之曰人。本经论人秉天地之气所生。配合天地阴阳。五运六气。能明乎造化死生之道。一 点灵明。与太虚同体。万劫常存。本未尝有生。未尝有死也。张玉师曰。形谓之器。故曰无形无 患。盖既成形器。未有不损坏者也。然此一灵真性。虽千磨百炼。愈究愈精。故佛老以真空见性。
灵素二经。谓空中有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
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心主血脉。故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随气行者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随脉气流行者也。
夫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髦者。血气之所生也。故血脉不流。则髦色不泽。面如漆柴。少阴气绝。
则血先死。壬笃癸死。心脏之火气灭也。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肉萎人中满。
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太阴之气生于脾。脾脏荣而外主肌肉。是以太阴气绝。则脉不荣于肌肉矣。脾开窍于口。主 为卫。使之迎粮。故唇舌为肌肉之本。脉不荣则肉萎唇反。太阴之生气绝于外也。甲笃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