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止二字,纂 作篡,说见前。注上额至顶,顶袁刻作项,颃颡袁刻误作顽颡。)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 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有人见此少腹直上者,不细思审,谓此督脉以为任脉,
殊为未当也。)此 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字, 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
(此八种病,循督脉而生,故疗督脉之穴也。平按∶《素问》不字作不孕。)治在骨上,甚者在齐 下营。(以下言疗督脉穴。骨上,量是 骨。骨上,督脉标也。齐下营者,督脉本也,营亦穴处 也。)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有音,上气喘鸣声也。喉中央,廉泉也。缺盆中 央,天突穴也。)其病上冲喉者治渐,渐者上侠颐。(上侠颐者,是大迎穴道也。平按∶《素问》
治下有其字。)蹇膝伸不屈,治其楗。(伸不得屈,骨病。蹇,纪偃反。在髀辅骨以上,横骨以 下,名楗也。)坐而膝痛,治其机。(侠KT 骨相接之处,为机。)立而暑解,治其厌关。(人 立支节解处热,治其厌关。厌关,骸关也,□膝骨相属,屈伸之处也。平按∶厌关《素问》作骸 关。注骸关上袁刻脱关字。□膝骨相属袁刻作痛引膝骨,查原抄本膝骨上缺一字,膝骨下不缺,
袁刻将膝骨上所缺一字作痛引二字,又将膝骨下相字遗落,与原本不合。平拟将膝骨上所缺一字 作与,文义较顺。)膝痛,痛及母指,治其 。(母指,小母指也。足少阴、足太阳皆行 中至 足小指,故疗其 也。平按∶母指《素问》作拇指。)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上髀枢为 关也。)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背内,谓足太阳背输内也。)连 若折,治阳明中输 ;
(膝痛不得屈伸,连脚 其痛若折者,疗足阳明中输,谓是巨虚上廉也。 ,输穴也。平按∶《素 问》 作 ,输 作俞 。)若别,治巨阳少阳荥。(若 痛若别,可治足太阳、足少阳二脉荥 穴也。平按∶阳荥《素问》作阴荥。)淫泺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四寸。(泺,罗各 反。淫泺,膝 痹痛无力也。外踝上五寸,足少阳光明穴也;少阳维者,在四寸中也。平按∶《素 问》淫泺下有胫酸二字,外踝上四寸作 外上五寸。)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患骸,骸下为辅,辅上为 , 上为关,项横骨为枕。(膝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当膝解处为骸也。项横骨,项上头后玉枕 也。髋,孔昆反,又音完。平按∶《素问》患骸作连骸,项作头。)水输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
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六穴。(前已言水输,今复重言者,此言水骨空,水 输主骨,故重言也。平按∶《素问》一行下有“行五,踝上各一行”七字。)髓空脑后三分,在 颅际兑骨之下,一在新纂下,一在项中复骨下,(平按∶三分赵府本《素问》作五分,脑上有在 字,兑作锐,新纂作龈基,项下有后字。)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数髓空在面挟鼻,或骨空右口下当两肩。两 骨空,在 中之阳。臂骨空在阳,去踝四寸两骨之 间。(平按∶《素问》在阳作在背阳,两骨下有空字。)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骨空 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脉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遍骨有渗理,毋髓空,
易髓无空。(言骨上有空,五谷津液入此骨空,资脑髓也。此骨空种数所在难分,此皆可知者,不 可知者故置而不数也。两肩,有本为唇也。平按∶《素问》动下无脉字,遍骨作扁骨,渗理下有腠 字,毋髓空,空字作孔。)
<目录><篇名>卷第十二(卷首缺)·营卫气属性:平按∶此篇自溢于中以上,残脱不完,篇目亦不可考。其自黄帝曰营气之道至肺流,凡二十 字,从《灵枢》、《甲乙》《营气》篇补入。自溢于中以下至逆顺之常也,见《灵枢》卷四第十 六《营气》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营气》篇。自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至末,见《灵枢》
卷四第十八《营卫生会》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一《营卫三焦》篇。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以上从《灵枢》、《甲乙经》《营 气》篇补入。平按∶《甲乙经》无黄帝曰三字。)溢于中,布散于外,(谷入胃已,精浊下流,清 精注肺,肺得其气,流溢五脏,布散六腑也。)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毋已,终而复始,是谓天 地之纪。(精专血气,常营无已,名曰营气也。)故气从太阴出,注于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 明,下行至跗,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以下言营行十二经脉也。气,营气也。营气起于中焦,
并胃口出上焦之后,注手太阴,手阳明乃之足阳明也。平按∶出下《甲乙》有循臂内上廉五字。
注于阳明《灵枢》、《甲乙》作注手阳明。《灵枢》无至面二字。)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 手少阴出掖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掖出 内,注目内 ,上巅下项,合足太阳,
循脊下尻,行注小指之端,(足太阴脉注心中,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