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及与身形两者,皆属于骨,俱连于筋,同
受于血,并合于气,何因遇寒手足冷而懈惰,首面无衣不寒,其故何也?平按∶袁刻气
下脱耳字。)岐伯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六阳之
经并上于面,六阴之经有足厥阴经上面,余二至于舌下,不上于面,而言皆上面者,举
多为言耳。其经络血气贯通,故皆上走七窍以为用也。平按∶注六阳之经,袁刻之作六。)
其精阳气,上于目而为精;(其经络精阳之气,上走于目,成于眼精也。平按∶《甲乙》
气上有之字。《灵枢》上于目作上走于目,为精作为睛,《甲乙》同。)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别精阳气,入耳以为能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五脏聚气以为
宗气,宗气入鼻,能知臭也。)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耳目视听,故为清
气所生。唇舌识味,故为浊气所成。味者,知味也。平按∶《甲乙》出上有下字。)其
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面皮又浓,其肉坚,故热甚,寒不能胜也。(以其十二经脉三
百六十五络血气皆上熏面,以其阳多,其皮坚浓,故热而能寒也。平按∶面皮《灵枢》、
《甲乙》作而皮。热上《灵枢》有天字,《甲乙》有大字,胜下均有之字。)



<目录>卷第二十七・邪论

<篇名>邪传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是谓至治,见《灵枢》卷十第六十六《百病始生》篇,又见
《甲乙经》卷八第二。自
五邪入至末,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三《宣明五气》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湿从地起,雨
从上下,其性虽同,生病有异。寒生于外,清发于内,性是一物,起有内外,所病亦有
不同。喜者,阳也。怒者,阴也。此病之起也。)喜怒不节则伤脏,(心主于喜,肝主
于怒,二者起之过分即伤神,伤神即内伤五脏,即中内之部也。)风雨则伤上,清湿
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风雨从头背而下,故为上部之气。清湿从尻
脚而上,故为下部之气。所伤之类不同,望请会通之也。)岐伯对曰∶三部之气各不同,
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或起于阴,谓臂 及尻。或起于阳,谓面与项膺背
及胁。请具申之也。)喜怒不节则伤于脏,脏伤则病起于阴;(阴,谓内也。)清湿袭
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足阳并于阴,阴虚即清湿袭之,故曰病起
于下也。人之面项阴并于阳,气虚即风雨袭之,故曰病在于上也。)是谓三部。至其淫
佚,不可胜数。(是谓三部之气,生病不同,更随所因,变而生病,漫衍过多,不可量
度也。平按∶佚《灵枢》、《甲乙》作 ,下同。)黄帝问曰∶余固不能数,故问于天
师,愿卒闻其道。(诸邪相传,变化为病,余知不可数量,天师所知,固应穷其至数,
余请卒闻其道。天师,尊之号也。平按∶《灵枢》天师作先师。)岐伯对曰∶风雨寒热,
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豪雨而不病者,亦无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
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虚邪,即风从虚乡来,故曰虚邪。风雨寒热,
四时正气也。四时正气,不得虚邪之气,亦不能伤人。卒风豪雨,虽非正气,不得虚邪
之气,亦不能伤人。独有虚邪之气,亦不能伤人。必因虚
邪之风,及身形虚相感,故得邪客于形。平按∶亦无虚邪,《甲乙》亦作盖,《灵枢》
同,惟邪上有故字。相得《甲乙》作相搏。)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
于天时,与其躬身,参以虚实,大病乃成,(风雨寒暑,四时正气,为实风也。众人肉
坚,为实形也。两实相逢,无邪客病也。故虚邪中人,必因天时虚风,并身形虚,合以
虚实也。参,合也。虚者,形虚也。实者,邪气盛实也。两者相合,故大病成也。平按∶
《甲乙》众人肉坚作中人肉间,因于天时作因其天时。躬身《灵枢》作身形。)气有定
舍,因处为名,(邪气舍定之处,即因处以施病名。如邪舍形头,即为头眩等头病也;
若舍于腹,即为腹痛泄利等病也;若舍于足,则为足 不仁之病也。)上下中外,分
为三贞。(上,谓头面也。下,谓尻足也。中,谓腹。三部各有其外也。贞,正也。三
部各有分别,故名三贞也。平按∶贞《灵枢》作员,《甲乙》作真。)是故虚邪之中人
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从毛发入,入则柩深,深则毛发立淅然,皮肤痛。
(皮肤缓者,皮肤为邪所中,无力不能收,故缓也。人毛发中虚,故邪从虚中入也。柩,
久也。邪气逆入久深腠理之时,振寒也。平按∶从毛发入《灵枢》作开则邪从毛发入。
柩《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