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手里,故
手臂痛,刺此阴阳表里二脉取汗也。平按∶先《素问》、《甲乙》作始。《素问》汗
出下有止字。)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项太阳者,足太阳从巅入脑还出
挟项以下挟脊,故热病始头首,刺此太阳输穴出汗也。平按∶刺《甲乙》作先取二字。
汗出下《素问》有止字。详自上节热病先手臂痛至本节而汗出,《甲乙》编次在后。
此节下《素问》有“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十五字,新校正云∶“此条
《素问》本无,《太素》亦无,今按《甲乙》添入。”与本书合。)热病者,先身重骨
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阳,病甚为五十九刺。(足少阳脉起目锐 ,络身骨节,入耳中,
故热病先身重耳聋好瞑,所以取此脉之输穴者也。有本为足少阴也。平按∶《素问》、
《甲乙》足少阳作足少阴。)热病先眩,胃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太阳之脉,(足太
阳起目内 ,上额交巅入脑;足少阳起目锐 ,下胸循胁里;足少阴从肾上贯肝膈,入
肺中,故眩胃热胸胁满,刺此三脉者也。平按∶胃热,胃《素问》、《甲乙》作冒。)
色荣颧,骨热病也,(赤色荣颧,此之三脉皆生于骨,故此三脉为病,有赤色荣颧者,
骨热病也。平按∶《素问》王注谓太阳合火,故见色赤。新校正云∶“杨上善云∶赤色
荣颧者,骨热病也。与王注不同。”荣未夭日,令且得汗,待时自已,
赤色未夭之日,且得汗者,至胜时病自得已也。平按∶夭《素问》作交,日作曰,王注
云∶“曰者,引古经法之端由也。”令《素问》、《甲乙》作今。新校正云∶《甲乙》、
《太素》作荣未夭,下同。)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气内连肾。(足
太阳,水也。足厥阴,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阳水色见时,有木争见者,水
死。以其热病内连于肾,肾为热伤,其数至三日故死也。平按∶《素问》、《甲乙》病
下无气字,肾下有少阳之脉色也六字。《素问》王注云∶“病或为气,恐字误也。若赤
色气内连鼻两旁者,是少阳之脉色,非厥阴色。何者?肾部近于鼻也。”新校正云∶
“详或者欲改肾作鼻,按《甲乙》、《太素》并作肾,杨上善云∶太阳,水也。厥阴,
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阳水色见时,有木争见者,水死。以其热病内连于
肾,肾为热伤,故死。本旧无少阳之脉色也六字,乃王氏所添,王注非,当从上善之义。”
据此则本书足证《素问》王注之失。)少阳之脉,色荣颊,筋热病也,荣未夭日,令
且得汗,待时自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足少阳,胆脉也。足少阳部在颊,赤色荣
之,即知筋热病也。当荣时且得汗者,至其木时病自已也。少阳为木,少阴为水,少阳
脉见之时,少阴争见者,是母胜子,故肝木死也。平按∶筋《素问》作前,王注云∶
“颊前,即颧骨下近鼻两旁也。”新校正云∶“《太素》、《甲乙》前字作筋,杨上善
云∶足少阳部在颊,赤色荣之,即知筋热病也。”死字下《素问》有“期不过三日”五
字,王注云∶“少阴脉来见,亦土败而木贼之。”新校正云∶“详或者欲改少阴作厥
阴,按《甲乙》、《太素》作少阴,杨上善云∶少阳为木,少阴为水,少阳色见之时,
少阴争见者,是母胜子,故木死。王作此注亦非。旧本及《甲乙》、《太素》并无期
不过三日五字,此是王氏成足此文。”据此则本书之存,足纠正《素问》王注不少也。)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明堂》及
《九卷》背五脏俞,并以第三椎为肺俞,第五椎为心俞,第七椎为膈俞,第九椎为肝俞,
第十一椎为脾俞,第十四椎为肾俞,皆两箱取之,当中第三椎以上无疗脏热,故五脏
俞及候五脏热,并第三椎以下数之。第三椎以上与颊车相当,候色。第三椎下间肺俞中
间,可以泻热也。平按∶《素问》、《甲乙》三椎上有“热病气穴”四字。)四椎下
间主膈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四椎下间,计次
当心,心不受邪,故乘言膈也。次第推之,下间各主一脏之热,不同《明堂》通取五脏
之输者也。平按∶膈《素问》作膈中,《甲乙》作胃中。肾热下《素问》、《甲乙》
并有“荣在 也”四字。)荣在项上三椎陷者中,颊下逆椎为大瘦,(从肺输以上,三
椎在项,故曰项上三椎,即大椎上陷者中也。当颊下迎椎,故曰逆椎。逆,迎也。是为
颊下。当椎前有色见者,腹有大瘦病者也。平按∶《素问》、《甲乙》无荣在二字。
《甲乙》陷上有骨字。《素问》、《甲乙》逆椎作逆颧,大瘦作大瘕。)下牙车为腹
满,(下牙车色见者,腹满病也。)椎后为胁痛,(大椎左右箱为椎后,有色见者,胁
痛也。平按∶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