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也。上则阴虚阳盛。故头热也。春之时阳气未大秋时。阴气未盛。各处其和。故病者。遇之得生夏日阳盛阴格则
头热加病也。冬时阴盛阳闭手足冷者。益甚也。故病遇此时。即死也。)



<目录>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篇名>杂诊

属性:黄帝问岐伯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诊法在旦凡有五要。故须旦以诊色脉肺气行至手太阴十
二经络所有善恶之气。皆集寸口。故曰未动未入。诸阳脉中。故曰。未散此为一也。)饮食未进。(进饮食已其气。
即行善恶散。而难知故曰。未进食此为二也。)经脉未盛。(未进饮食。故十二经气未盛。此为三也。)络脉调均。(以
经未盛。大络亦未盛。故络脉调均。此为四之也。)气血未乱。故乃可诊。(卫气营血相参。以行其道故名为乱。今
并未行即气血。未乱此为五也。平旦有斯五义。故取平旦。察色诊脉易知。善恶之也。)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营
卫将诸脉善恶行手太阴过寸口时。以手切按其脉动静。即知其善恶之也。)而视精明察五色。(视其面部及明堂脏腑
分肉精明天恶五色之别。)观五脏有输余不足。五府强弱形之盛衰。(五府谓头背腰膝髓。五府者也。以此切脉察色。
视知五脏气之虚实。五府气之强弱及身形盛衰之也。)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以此平旦切脉察色。知脏腑形气。
参伍商量以决人之死生之分之也。)夫脉者血之府。(以下切脉也。谷入于胃化而为血行于经脉以奉生身。故经脉以
为血之府之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寸口之中满九分者。为长八分七分为短也。)数则为烦心。(动疾曰数。)大
则病进。(洪盛曰大。)上盛则气高。(人迎脉不时盛。)下盛则气胀。(寸口脉不盛气胀充也。)代则气衰。(久而一
至为代。)滑则气少。(脉滑利故气少。)涩则心痛。(脉之动难为涩也。)浑浑单至如涌泉病进。(如涌泉上冲人手
也。)而绝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弊弊绰绰未详。脉来卒去。比之弦断。此为死候有本绝为化之也。)夫精明
五色者。气之华也。(次察色者也。五行之气变为精华之色。各见于面及明堂部。内明堂鼻之也。)赤欲如以帛裹。
朱不欲如赭也。白欲如白璧之泽。不欲如垩也。一曰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也。黑欲
如重漆色。不欲如炭也。一曰如地。青欲如青。璧之泽不欲如蓝青也。(赭赤土也垩。白土阿洛反。)五色精微象见
矣。其寿不久。(精明五色微暗象见者。名曰色夭寿命不久之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
为短。以白为黑。是精则衰矣。(万物精明。则黑白辨矣。若不精明。则黑白不分。是夭色也。)五脏者中之府也。
中盛满气伤恐音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次听声者也。六腑贮于水谷以为外腑。五脏藏于精神。故为中腑五
脏之气有余。盛满将有惊恐。有伤者乃是中气。得湿上冲胸嗌。故使声重如室中言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
夺气也。(言声微小又不用言者当是有所夺气。气少故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是其阳明之气热盛为病心乱故其身不知所为其言不识善恶以其五神失守故也。)仓廪所藏是门户不恶也。(脾胃之
气失守。则仓廪不藏。以其咽口门户不自要约遂食于身不便之物也。)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水泉小便也人之小
便不能自禁者以 胞不能藏约故遗尿不止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如前之病神明不乱得守者生。其神明乱失守者
死也之。)夫五脏身之强也。(五脏藏神。藏神为身主故是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也。头惫视深精将夺矣。(头为一身
之天天有日月人之头有二目五脏之精皆成于目故人之头为精明府所以精明将夺力极头倾视深力意视也惫蒲介反。)背者
胸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心肺二输在上当背太阳故背为胸府背曲肩随而乘胸臆将坏也之。)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
惫矣。(肾在腰脊之中故腰不随肾将惫矣惫病也。)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跗筋将惫矣。(身之大筋聚结于膝膝之屈
伸不能行则曲腰向跗皆是膝筋急缓故知筋将病也。)髓者骨之府也不能久立行则掉标骨将惫。(髓为骨液髓高则胫疼不能
久立行则掉标战动即知骨将病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摄养前之五府得身强者为生失者为死也。)岐伯曰反四时者有
余为精不足为消。(上黄帝将问自说其义周备故岐伯言强之得失所以人虽失强反于四时得有余者则五脏精胜为生人之失
强得不足者则五脏消损为死。)应大过不足为精有余为消。(寸口人迎相过一倍以上为应大过也大过得气不足则五脏精胜
气过有余则热故五脏消损之也。)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人迎寸口四倍以上曰阴阳不相应不相应者阳气外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