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7-金针秘传-第6页

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 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 ;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 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
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指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
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 ;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
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 骨外三里也,为 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 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 ,过于阳池,阳池,在腕 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 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 ,在于足大指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
别入贯 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 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 ;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
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 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 三间,为 ;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 陷者中也,为经,入手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
为合,手阳明也,是五脏六腑之 ,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 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 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 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
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刺上关者, 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 。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 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 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 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阴尺动脉在五里,五 之禁也。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 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春取络脉诸荥大筋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 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 春法。冬取诸井诸 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 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目录>二、医经录要<篇名>(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属性:此篇为《内经》言针法之祖。虽所用之针,古今沿革不同,而所云针法之精微奥妙,万世不能出其范围。
针灸家不读此篇,是数典而忘其祖,不知其如何措手矣。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 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 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 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 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
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