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7-金针秘传-第42页

不尔,即胛角覆其空,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 救晋候之疾,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 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4.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 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 ,背脊强急。可灸五 壮,针入三分。
5.噫嘻∶二穴在肩 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 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
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 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至。忌苋菜、白酒物等。
6.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 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7.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 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 胀,大便 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9.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 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10.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 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1.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间。异 经云∶与鸠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余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12.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 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灸三壮。
13.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
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4.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 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目录>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篇名>(一)侧颈项部属性:(左右凡一十八穴)
1.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2.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
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噫嘻,后针天牖、风 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噫嘻,即难瘳其疾也。
3.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耳鸣,
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项不得回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 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5.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咳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 如水鸡鸣。可灸三壮,
针入三分。
6.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
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7.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所发。
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伤人。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针入四分。
8.水突∶二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一名水门,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 肿,
呼吸短气,喘息不得。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
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目录>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篇名>(二)膺部中行属性:(凡七穴)
1.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治咳嗽上 气,胸中气噎,喉中状如水鸡声,肺痈咯唾脓血,气咽干,舌下急,喉中生疮,不得下 食。灸亦得,即不及针。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
2.璇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