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不可治矣。方用升麻鳖甲汤以解之。升麻。本经云、气味
甘平苦。微寒无毒。主解百毒。辟瘟疫邪气。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诸毒喉
痛口疮云云。君以升麻者。以能排气分。解百毒。能吐能升。俾邪从口鼻入者。仍从口
鼻而出。鳖甲气味酸平无毒。佐当归而入肝。肝藏血。血为邪气所凝。鳖甲禀坚刚之性。
当归具辛香之气。直入厥阴。而通气血。使邪毒之侵于营卫者。得此二味而并解。甘
草气味甘平。解百毒。甘能入脾。使中土健旺。逐邪以外出。妙在使以蜀椒辛温。雄黄
苦寒。禀纯阳之色。领诸药以解阳毒。其阴毒去雄黄蜀椒者。以邪毒不在阳分。不若当归鳖甲。直入阴分之为得也。
\x升麻鳖甲汤方\x
升麻 当归 甘草(各二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半两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阴毒去雄黄蜀椒。 肘后
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目录>卷二

<篇名>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属性:师曰。(疟者。寒热往来之有定候也。虽有三阳三阴之异。而其舍总不外乎半表半里
之间。少阳主乎半表半里。其脉必弦。今为之提其大纲曰。)疟脉自弦。(而弦中之兼见者。)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一隅可以三反也。至于因证施治。)弦小紧者。(以其小而知其在里。可)下之(
而)瘥。弦迟者。(多寒无有疑义。即)可温之。弦紧(而不小)者。(知其在表而不
在里。)可(以)发汗针灸也。(弦而)浮大者。(知其邪在高分)可(以)吐(而越
)之。弦数者(多热。治则宜清。而热极生风。当知其为)风发也。(若以上因脉施治
诸法。治之而犹不止。更当)以饮食消息止之。(即难经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
其寒温之旨也。)
此言疟证不离少阳。以弦脉为主。随其兼见者而施治也。末一句言治之不愈。求之脾
胃。是为久疟虚疟者。立一大法也。徐忠可尤在泾诸家之解俱误。
男(元犀)按、素问疟论。言之甚详。大约邪气与卫气并居。合则病作。离则病休。
一日发者。正气不虚。易愈。间日与三日。正气虚。内薄于阴。难愈。仲景以内经之
旨深远。难与中人以下说法。另寻出阴阳出入大
冲要处。独取少阳为主。以补内经未言之旨。并示后人握要之图。开口即云疟脉自弦。
看一自字。大有深意。见疟证虽各不同。而少阳脉之真面目。自不可掩。
病疟。以月(计之。)一日(一)发。当十五日愈。(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
气十五日也。人受气于天。天气更则人身之气亦更。更气旺则不受邪而愈也。)设不瘥。
当月尽解。(是又更一旺气也。)如其(更二气而)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疟邪
不衰。与气血痰饮。)结为 瘕。名曰疟母。当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此言疟邪因人正气之衰旺。以为消长也。上节以饮食消息止之。为治久疟之正法。
若有疟母。先急除其有形之 瘕。再培其无形之元气。医者切不可 言小心。酿成姑息
养奸之祸。如景岳方之何人饮休疟饮追疟饮。皆调停两可。走江湖之套技。
\x鳖甲煎丸方\x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即射干)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
(三分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苇(去毛) 浓朴 紫葳(即凌霄) 半夏 阿胶
芍药 牡丹 虫(各五分) 葶苈 人参(各一分) 瞿麦(二分) 蜂窠(四分
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俟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
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
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无鼠妇赤硝二味。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阳独发。气为火蚀。火无水济。)则热而少气烦冤。
(阴孤绝。无以濡外。无以守中。则)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欲知其)但热不
寒(之所以然)者。(须知其)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肌肉
为阴。阳极则阴消也。)
按内经所论之瘅疟。撮其大略。以肺素有热。而偶受风寒。内藏于心。外舍分肉。
表则寒而里则热。缘阴气内虚。不能与阳相争。故但热而不作寒也。师不出方。余比例
而用白虎加桂枝汤。以白虎清心救肺。以除里热。加桂枝调和营卫。以驱外邪。诚一方
而两扼其要也。即先热后寒。名为热疟。亦以白虎清其先。桂枝却其后。极为对证。此
法外之法也。然此节与内经稍异。师又略节经文。不言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