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0-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97页

主之。(汪氏 医学原理有人参。)
方氏丹溪心法附余云。此方养血清热之剂也。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曾半产者。皆宜服之。以 清其源而无患也。
王氏明医杂着云。调理妊娠。在于清热养血。条实黄芩为安胎圣药。清热故也。暑月宜加之。养胎全 在脾胃。譬犹悬钟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折则堕矣。故白术补脾。为安胎君药。
外台古今录验。术汤。疗妊娠卒得心痛欲死。千金治妊娠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
即本方。去芎 当归。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半日全尽。微下水。令易生。
易简方。治经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
即本方。加山茱萸。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尤〕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
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湿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x白术散方\x(〔原注〕见外台。○外台引古今录验云。裴伏张仲景方。)
白术 芎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外台白术芎 各四分牡蛎二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痛。不 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 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苦痛。徐云。脱一腹字。沈本作苦腹痛。
吐痛。外台。作吐唾。为是。)
〔程〕白术主安胎为君。芎 主养胎为臣。蜀椒主温胎为佐。牡蛎主固胎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 当归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术散。不可混施也。芍药能缓中。故苦痛者 加之。芎 能温中。故毒痛者倍之。痰饮在心膈故令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
更服浆水以调中。若呕者。复用浆水。服药以止呕。呕不止。再易小麦汁以和胃。呕止而胃无津液作渴者。食 大麦粥。以生津液。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药可常服也。
徐云。予治迪可弟妇。未孕即痰嗽见血。既孕而不减人 瘦。予以此方治之。因其腹痛。加芍药两大剂。而痰少嗽止。人爽胎安。
和剂局方白术散。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 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怀孕。常服壮气益血。保护胎藏。(即本方。三因同。)
妇人良方。白术丸。(主疗同前局方白术散。)
即本方。加阿胶地黄当归。上为末。蜜为丸。如梧子。米饮吞三四十丸。酒醋汤亦可。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 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原注〕见玉函。○玉函。伤胎。作伤寒。关元。作小肠之募。无微利之微字。)
〔程〕七月手太阴肺经养胎。金为火乘。则肺金受伤。而胎失所养。又不能通调水道。故有腹满不得小 便。从腰以下有如水气状也。劳宫穴。在手心厥阴心主穴也。泻之则火不乘金矣。关元穴在脐下。为小肠之 募。泻之则小便通利矣。此穴不可妄用。刺之能落胎。
案金鉴云。文义未详。此穴刺之落胎。必是错简。不释。此说固是。然根据玉函。伤胎。作伤寒。
乃义稍通。徐子才逐月养胎方云。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目录>卷五\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篇名>论一首、证六条、方八首属性: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 。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 中风。故令病 。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案 。沈尤金鉴。作痉为是。详痉病中。)
〔尤〕痉。筋病也。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也。郁冒。神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
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也。大便难者。液病也。胃藏津液。而渗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而便难 也。三者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故皆为产后所有之病。
〔程〕产后血晕者。为郁冒。又名血厥。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 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 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原注〕方见呕吐中。)
〔尤〕郁冒虽有客邪。而其本则为里虚。故其脉微弱也。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津气上行。
而不下逮之象。所以然者。亡阴血虚。孤阳上厥。而津气从之也。厥者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阴阳 乍离。故厥而冒。及阴阳复通。汗乃大出而解也。产妇新虚。不宜多汗。而此反善汗出者。
血去阴虚。阳受邪气。而独盛。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是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