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千金桃仁煎。治带下月经闭不通。
本方。去蛭。加朴硝五两。
千金翼。抵当汤。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方。
本方。去虻虫。加虎杖二两。一云虎掌。
又杏仁汤。治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不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
于本方。加杏仁三十枚。(千金同。)
李氏必读。代抵当汤。行瘀血。(如血老而甚者。去归地。加蓬术。)
生地黄 当归尾 穿山甲(各三钱) 降香(一钱五分) 肉桂(去皮一钱)
桃仁(去皮尖炒二钱) 大黄(去皮三钱) 芒硝(八分)
水二钟。煎一钟。血在上食后服。血在下食前服。
张氏医通云。水蛭如无。以陵鲤甲。生漆涂炙。代之。
又代抵当丸。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于前方。去降香。加蓬术为末。蜜丸。蓄血而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
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汪氏医方集解同。但去降香莪术 芒硝。用玄明粉。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沈〕脏。即子宫也。坚癖不止。止当作散字。坚癖不散。子宫有干血也。白物者。世谓之白带也。
〔魏〕藏坚之脏。指子宫也。脏中之脏。指阴中也。
〔尤〕脏坚癖不止者。
子脏干血。坚凝成癖。而不去也。干血不去。则新血不荣。而经闭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时。胞宫生湿。湿 复生热。所积 之血。转为湿热所腐。而成白物。时时自下。是宜先去其脏之湿热。矾石却水除热。合杏仁破结润干血也。
\x矾石丸方\x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五内中。剧者再内之。
〔程〕矾石酸涩。烧则质枯。枯涩之品。故神农经以能止白沃。亦涩以固脱之意也。杏仁者。非以止带。
以矾石质枯。佐杏仁一分。以润之。使其同蜜。易以为丸。滑润易以内阴中也。此方专治下白物而设。未 能攻坚癖下干血也。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尤〕妇人经尽产后。风邪最易袭入腹中。与血气相搏。而作刺痛。刺痛。痛如刺也。六十二种未详。
红蓝花。苦辛温。活血止痛。得酒尤良。不更用风药者。血行而风自去耳。
\x红蓝花酒方\x(〔原注〕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外台。近效。疗血晕绝不识人烦闷方。
红蓝花三两。新者佳。以无灰清酒半升。童子小便半大升。煮取一大盏。去滓候稍冷服之。
妇人良方。红蓝花酒。疗血晕绝不识人。烦闷言语错乱。恶血不尽。腹中绞痛。胎死腹中。
红蓝花一两。上为末。分二服。每服酒二盏。童子小便二盏。煮取盏半。候冷分为二服。留滓再并煎。
一方无童便。(本出肘后。○徐氏胎产方。治产后血晕。昏迷心气绝。)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徐〕此言妇人之病。大概由血。故言诸疾痛。皆以术 苓泽归芍芎主之。谓即有因寒者。亦不过稍为加减。非真以此方概腹中诸痛也。
〔鉴〕诸疾腹痛。谓妇人腹 中诸种疾痛也。既曰诸疾痛。则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岂能以此一方。概治诸疾痛耶。当归 芍药散主之。必是错简。
\x当归芍药散方\x(见前妊娠中。)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徐〕此言妇人之病。既已由血。则虚者多。从何补起。唯有建中之法为妙。谓后天以脾胃为本。胃 和而饮食如常。则自能生血而痛止也。小建中。即桂枝汤加饴糖也。言外见当扶脾之统血。不当令借四物之类 耳。前产后附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正此意也。
\x小建中汤方\x(见前虚劳中。)
朱氏集验方。加味建中汤。治女人虚败腹痛。
本方中。加当归琥珀木香。
施丸端效方。大加减建中汤。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产 损。月事不调。脐腹 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于黄 建中汤。去胶饴。加当归川芎白术。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能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 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以胞以下。脉经。作此人故肌盛。头举身满。今反羸 瘦。头举中空。感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方在虚劳中。)
〔尤〕饮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与缭戾同。胞系缭戾。而不顺。则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
由是下气上逆。而倚息。上气不能下通。而烦热不得卧。治以肾气者。下焦之气肾主之。肾气得理。庶缭 者顺。戾者平。而闭乃通耳。
巢源云。胞转之病。由胞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还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