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所云至虚者也。然则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何能已哉。此病之原。皆起于肾
之不固。遂令三焦皆底于极虚矣。斯于法必以固精为主治也。于是以桂枝和
荣卫。芍药收阴。生姜散寒。甘草、胶、枣益脾补气。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
其阴。庶肾肝既固。荣卫调和。而诸证自愈尔。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此条一本在夫失精家之前)
〔补注〕浮、为阳脉也。举之有。按之无也。乃于举之时未见其力。则浮兼弱矣。浮弱。
阳气之虚也。若涩。阴脉也。为阴血不足。脉经曰。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枝
叶枯槁。是生气微矣。又何能必其有子乎。正以精气之清冷也。其在诗曰。洌彼
下泉。浸彼苞稂。谓伤其生也。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补注〕虚弱细微。绝不见阳。阳虚甚矣。经云。阴气有余。身寒多汗。然所谓有余者。
非诚余也。即阳之不足言之也。故肺主气。又合皮毛。司腠理。惟阳气衰。则卫不
固而自汗出。邪在于内。则元府不闭。而汗从腑脏出。邪在于外。则腠理不致。而
汗从经络出。脏腑之阴捍格。卫气浮散于外。无所根据从。则汗出卫虚。水谷气散
脱者汗自出。此皆不因动作而自出之汗也。至盗汗则阳衰因卫虚。而所虚之
卫行于阴。当目瞑之时。无气以庇之。故腠开而汗。若一觉则行阳之气。复散于
表而汗止矣。故曰盗汗也。夫至盗汗。而其虚可胜道哉。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苦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补注〕人生五十始衰。六十天癸竭。则已精少肾衰矣。使复有动作。遂令阳虚而
邪得以客之。痹太阳经道。盖太阳行于背者也。经谓阳气者。精以养神。柔以养
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故病痹挟背行也。又云。中气不足。肠为之苦
鸣。至陷脉为 。留连肉腠。为马刀侠瘿。瘿者。即瘰 也。以其形长如蛤。为马刀。
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头下。或下连缺盆。以及胸胁。皆谓之马刀。此手足少阳
经主之也。总以动作忿怒。忧忿气郁过甚。而为风邪内腠。故其脉则大而举按
不实。其因则劳而元气不足。仲景言之。恐后人复疑为有余而误攻其邪耳。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补注〕人之所以运动无苦。四体温和。食入自化者。皆吾身之真阳为之也。故阳
固则流行于脉中者。各安其部。而无阳衰阴见之象。今沉。少阴脉也。以其所处
之位至下也。若寸关皆见。则各腑脏之阳何在乎。况其兼者。曰小曰迟。脉经云。
小者气血俱少。又云迟为荣中寒。彼此俱阴。绝不见阳。则其气已大泄矣。故名
脱也。夫尺虚之人。行走 然。象其步履之不正也。而况于气脱者乎。故行稍疾
上喘喝。虽曰呼出心肺。吸入肾肝。自非宗气行其呼吸。则升降出入。且无以安
于自然矣。况勉强以动其气乎。是故人之阳。盛于中焦者也。脾之阳不固。则四
肢上逆而冷矣。且脾之阳。又原于下焦者也。肾之真阳大虚。则不足以消腐水
谷。为腹满。为溏泄。正未有已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
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补注〕伤寒论中有此条。方中行先生注。寒言阳气减损而不足。芤言阴血衰竭
而空虚。革言革易常度也。妇人阴血充足而能化。则得坤顺之常。半产漏下。则
不足以言坤之资生矣。男子阳精充盛而能化。则得干健之常。亡血失精。则不
足以言干之资始矣。故天地之大德曰生。男不足以言资始。女不足以言资生。
则人道大坏。故曰革也。一说革读亟。变而促迫也。亦通。
愚按、礼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即音亟也。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 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x小建中汤方\x
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
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补注〕经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为重虚。盖气
不足者。如中气不健。频欲更衣。心下悸。或阳明内热而血外溢。或腹中痛。或梦
接内而遗。种种悉气之不足为之也。形不足者。即如四肢不但不强健而 疼。
甚至手足烦热。津液少而干燥。种种皆形之不足为之也。经谓不可刺。以重虚
者。宜补之以甘药。此其意惟仲景遵之。培中央以灌输腑脏百脉。主以小建中。正稼穑作甘之意也。
然观此证。则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