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x百合洗方\x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x栝蒌牡蛎散方\x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x百合滑石散方\x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衍义〕所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者。然则经脉十二。络脉十五。此云百脉。果何脉
欤。盖脉者血之府。即是血行于脉。灌溉表里。联系俞会。遍布形体。言其百者。举
夫数之众多也。犹言百骸尔。且又脉之循行。与天地合度。应水漏百刻。是故脉
之流行者。各有定位。因之而为百脉亦宜矣。又何其一宗而悉致病耶。盖尽归
于手心主也。手心主者。主血主脉。而心又为火之主。心君也。君不用事而手心
主代之。由是手心主得专行一身阴血之生化。因号之为母气。百脉皆宗之。若
火淫则热。热蓄不散则积。积则毒生而伤其血。热毒之血流于脉。本因母气之
淫邪。是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考之内经。有解 证。与此百合证无少异。解
既属之热中无血。百合岂非亦是热中无血者乎。请试逐病论之。血属阴。阴
者肾水之所主。内经曰。肾虚则饥不欲食。故欲食复不能食也。阴虚者恶烦。所
以常默默也。卫气者。夜行阴则寐。今卫气因阴虚不得降。故欲卧而不得卧也。
足得血则能步。血既病。于是欲行不能行也。饮食者。由血气运化而后安。脾属
血而喜香。血时和则食美。时不和则闻食臭也。气阳而血阴。若气盛则热。气衰
则寒。今病在血。不干于气。所以虽如寒而无寒。虽如热而无热也。血气和合则
流通。不和则塞。塞则热。上热为口苦。下热为便赤也。药虽治病。然必藉胃气以
行之。若毒血在脾胃经络。而闭塞之。药虽入。亦莫行也。胃弱不安于药者。得药
则反剧吐利。有如鬼神之为祟也。病不在皮肉筋骨。则身如和。惟热在于血而
血虚。故脉微数也。脉之微数。阴之虚也。阴虚则肾虚。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
膀胱不得引精于肾而亦虚。膀胱之使下入会阴。上至巅。为诸阳主气。今溺而
膀胱之脉。为气下泄。轻则不能举之于上而上虚。上虚则淅然。头眩重虚。气逆
上于巅。而为头痛。以此之轻重。则可知愈日之远近也。夫病有定所。则可言定
期。今以百脉之痛。流转无定处。故其证之发现。亦无定期。或未病而见。或数日
一月而见。用是以察其病之表里浅深。出见形状。如下文之阴阳见者。随证而
救之。故以所列方观之。日华子谓百合安心定胆。益志五脏。为能补阴也。治产
后血眩晕。为能去血中热也。除痞满。利大小便。为能导涤血之瘀塞也。而是证
用之为主。盖可见瘀积者矣。若汗之而失者。是涸其上焦津液。而上焦阳也。阳
宜体轻之药。故用知母佐以救之。知母泻火。生津液。润心肺。若下之而失者。则
损其阴。瘀血下积。而下焦阴也。阴宜镇重之剂。故用滑石、代赭佐以救之。滑石
开结利窍。代赭除脉中风痹瘀血。若吐而失者。则损上中二焦之血。用鸡子黄
补血。佐以救之。若不经吐下发汗。未有所治之失。病形得如初者。但佐之生地
黄汁。补血凉血。凉则热毒消。补则新血生。蕴积者行。而自大便出。如黑漆矣。其
一月不解。百脉壅塞。津液不化而成渴者。故用百合洗。则一身之脉。皆得通畅
而津液行。其渴自止。勿食盐豉。以味咸而凝血。且走之也。若渴不瘥。是中无津
液。则以栝蒌牡蛎主之。若变发热者。乃因脉塞郁而成热。以硝石通利。佐之滑
石性凉。又可治热血之积塞者。自微利而出。故热除矣。夫百合病。自见金匮要
略。后诸方书。皆不收。独朱奉议收之。谓伤寒变成斯疾。此乃病由之一端尔。窃
尝思之。是病多从心主。或因情欲不遂。或因离绝菀结。或忧惶煎迫。致二火郁
之所成。百脉既病。故百体皆不安。所以见不一之病状。自今观之。诸方书不收
百合病。乃有劳瘵之名。殆将以百合病与劳瘵同形状。或瘀血积于脉亦同。因
而不收。但并其方而弃之。深为可惜。于脉病救之二法遂不明于世矣。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
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衍义〕伤寒治法。有谓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
则死。今百合病。所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与伤寒之
语意。大同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