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41-重订灵兰要览-第14页

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又云∶肺气通调水道,下泄膀胱。《脉诀》云∶肝胆同归津液府,
所以太阳厥阴同为一治。又云∶膀胱肾合为精府。此肾主大小二便难也。
着眼在肺气通调,水津四布二语。
<目录>卷下<篇名>大便不通属性:《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故肾阴虚则大小便难,宜以地黄、
苁蓉、车前子、茯苓之属,补真阴,利水道,少佐辛药开腠理,致津液而润其燥,施之于老 人尤宜。若大小便燥 结之甚,求通不得,登厕用力太过,便仍不通,而气被挣脱,下注肛门,有时泄清水,而里 急后 重,不可忍者,胸膈间梗梗作恶,干呕有声,渴而索水,饮食不进,呻吟不绝,欲利之则气 以下脱,合用葶苈、桑白皮,二者得兼,必然中病,其间更以木通、滑石佐之,尤能透达,
虽然,大便 小便脉络相贯也,人有多日小便不通,但用神保丸。(血燥津液涸,皆致便难。神保丸等治 实症 固妙,而年老液涸者,不可不审。)作葶苈丸,大泻数行,小便自利。按∶此法实者可用,
不可不审。二 便俱闭,只利大便,小便须臾自下。若气已脱,下之即绝,固之则溺与燥矢膨满腹肠间,恐 反增 剧,升之使气自举,而秽独不为气所结,自然通利,则呕恶不堪,宜何处之。家姑八十余,
尝得 此患,余惟欲调气利小便之药,虽仅获效,而不收全功。尝慰之,令勿性急,后因不能忍,
遽索 末药利下数行,不以告余。自谓稍快矣,而脉忽数动一止,气息奄奄,颓然床褥,余知真气 已 泄,若不收摄,恐遂不救。急以生脉药投之,数剂后,结脉始退,因合益血润肠丸与服,劝 以勿服 他药,久之自有奇效。如言调理两月余,而二便通调,四肢康胜如平时矣。向使图目前之快 ,蔑 探本之明,宁免于悔哉。便秘是老人常事,盖所固而不泄,故能寿考。而一时难堪,辄躁扰 而 致疾,若求通润之方,非益血而滋肾,乌乎可也。丸方虽为家姑设,而可以通行天下,故表 而出之,以为孝子养亲,仁人安老之一助云。
益血润肠丸,熟地黄六两,杏仁炒去皮尖,枳壳麸皮炒黄,麻仁拣去壳令 净,
壳反涩大肠也,备三两,以上三味各杵膏,橘红三两五钱,阿胶炒,肉苁蓉酥煮透 烘干各一两五钱,苏子炒研,琐阳酥煮,荆芥各一钱。
上末之,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下 。
大法云∶ 大便秘,服神芎丸。大便不通,小便反利,不知燥湿之过,本大肠少津液,以寒燥之药治之 。是 以转燥,少服则不济,多服则亡血。所以不通,若用四物、麻子、杏仁之类则可。经云∶燥 则为枯。湿剂所以润之。肾燥便难也。
益血润肠丸,乃王道之师,非神芎丸之瞑眩。若津涸液少,当用四物润燥,间服益血润 肠丸。
<目录>卷下<篇名>疝属性:朱丹溪于此道中甚有发明,而其临症处方,又多以扶植元气为主,孰虑人遭厄运,其手 书皆不传 ,而传于世者,皆为盲夫俗子裁剪增续,疵谬实多。《纂要》一书,其舛尤甚。凡丹溪长处 皆为删去,甚可恨也。即如疝症一门,首载云∶专主肝经,与肾虚而致者甚多。肝乃肾之子,而前 阴肾之窍也,欲补其肝,能无顾其母乎,而世俗执肝无补法之论,逢一疝症,辄为肝实,过用克伐,
死者多矣。今《纂要》中全不载一补法,时师既无正悟之明,又无他书足考,焉得而不误也。按 ∶ 丹溪云,疝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 之,何尝封锁补法哉。张仲景治寒疝腹中痛,又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半肉汤主之。《本草衍义》称 其无 不应验,岂非补肝之效乎。余每治病甚气上冲心危急者,以八味丸投之立应,又补肾之一验 也 。又大便不通者,当利大便,如许叔微、罗谦甫,皆用芫花是已。今如《纂要》云∶不干肾 经,则五 苓不当用。又言∶疝不可下,则芫花不当用。而所列者,惟数种破血之药,苦辛杂收,寒热 无别 ,既不能补肝肾之真阴,又不能通利二窍,使邪有所泄,而耗其气于冥冥之中,且日趋于危 而不自觉也,岂不悖哉。
疝有七种,治当分别。虚实寒热,未可泥于温补。亦不可过用破气之品,景岳言之详矣 。
<目录>卷下<篇名>痔论属性:《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 痔。
盖风气通于肝,而淫气者,阴阳之乱气也。因其相乱,而风客之则伤精,伤精则邪入于肝 矣。
而又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阴阳不和,关膈壅滞,热毒下注,血渗大肠,肠 痔漏,安得以 免。
气虚湿热下注大肠。
<目录>卷下<篇名>附骨疽属性:一人生附骨疽,脓熟不得泄,溃而入腹,精神昏愦,粥药不食,医皆束手。延余治之,
诊其 脉细如蛛丝,气息奄奄欲绝。余曰∶无伤也,可以铍针刺其腹,脓大泄,然皆清稀,时若 蟹 吐沫,在法为透膜不治。或讥余。余曰∶无伤也,可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