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21-邵兰荪医案-第20页

分) 炒谷芽(四钱) 枳壳(钱半) 路路通(七 枚)
四帖。
介按∶肝横气滞,胃弱不和,以致腹痛联脘,嗳气上逆,是属旋复代赭石汤之症。今以 疏肝和中为治,可谓别出心裁。
遗风庞 营虚胃痛,脉虚,心悸,宜辛甘治之。(又月初三日。)
丹参(三钱) 沉香曲(钱半) 九香虫(钱半) 生牡蛎(四钱)
清煎四帖。
又 胃痛未除,脉虚左弦,心悸如悬,仍宜养血平肝(六月初八日。)
全当归(钱半) 川楝子(三钱) 茯神(四钱) 乌药(钱半) 九香虫(钱半) 炒延胡(钱 半) 炒谷芽(四钱) 玫瑰花(五朵) 生牡蛎(四钱) 草蔻(一钱) 丹参(三钱)
清煎四帖。
介按∶五液未能上承,心阳过动,愈耗营阴,是以心悸胃痛。养血平肝,洵治此症之要 图。
<目录>卷三<篇名>腹痛属性:渔庄沈 秋暑内逼,腹痛如绞,大便赤不爽,脉弦濡,舌赤,呕恶,防痢。(七月二十四 日。)
藿香(钱半) 红藤(钱半) 炒银花(三钱) 仙半夏(钱半) 左金丸(八分) 广郁金(三 钱) 滑石(四钱) 莱菔子(三钱) 省头草(三钱) 川朴(一钱) 枳壳(钱半)
清煎二帖。
介按∶暑热内逼肝经,阻碍气机,扰乱肠胃,因而腹中绞痛。治以平肝清热,理气止痛 ,方法甚佳。
渔庄沈 腹痛已除,胃气较振,脉两手皆弦,肝横气滞,阴火不敛。姑宜养胃泄肝。(
八月初三日。)
黄草斛(三钱) 左金丸(八分) 焦栀子(三钱) 川楝子(三钱) 生石决明(六钱) 白芍 (钱 半) 广郁金(三钱) 佛手花(八分) 丹皮(三钱) 枳壳(钱半) 木蝴蝶(四分) (引)路路 通(七枚)
二帖。
介按∶此系腹痛少减,肝热未清,胃阴未复之症。
安昌沈 闺女腹痛欲呕,脉寸弦滑,此由寒温失调,夹食为患,咳逆。宜开提和中,防 变。(九月二十二日。)
桔梗(钱半) 枳壳(钱半) 省头草(三钱) 青木香(七分) 山楂(四钱) 前胡(钱半)
原郁金(三钱) 光杏仁(三钱) 红藤(钱半) 藿香(二钱) 炒麦芽(三钱)
清煎三帖。
介按∶寒凝火郁,挟秽浊食滞而阻遏气机,故以芳香逐秽,兼以疏泄清肺为治。
某 便泻已止,脉弦,腹痛肠鸣。姑宜清肝和中。
川楝子(三钱) 新会皮(钱半) 通草(钱半) 生牡蛎(四钱) 茯苓(四钱) 广郁金(三 钱) 炒白芍(钱半) 玫瑰花(五朵) 左金丸(八分) 炒谷芽(四钱) 广木香(七分)
清煎四帖。
介按∶气滞湿阻,六腑不和,以致先泻后痛。但古人以胃为阳土,肝属阴木,治胃必主 泄肝,制其胜也。
安昌陈 腹痛已瘥,脉弦,脘闷气冲,舌微黄,故宜顺气和中。(五月十七日)
乌药(二钱) 川楝子(三钱) 刺蒺藜(三钱) 左金丸(八分) 生牡蛎(钱半) 浓朴(一 钱) 枳壳(钱半) 玫瑰花(五朵) 沉香曲(钱半) 炒青皮(八分) 仙半夏(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肝热未清,气机阻痹,治以泄肝和胃,方极稳妥。
某 腹痛较瘥,脉沉弦,头晕,仍遵前法加减为妥。(五月十三日)
川楝子(三钱) 刺蒺藜(三钱) 仙半夏(钱半) 沉香曲(钱半) 延胡(二钱) 茯神(四 钱) 新会皮(钱半) 玫瑰花(五朵) 生牡蛎(四钱) 鸡内金(三钱) 左金丸(八分)
清煎二帖。
介按∶肝气稍平,而内风未熄,以致头晕。治以柔肝熄风,兼理气。藉止腹痛而缓晕。
<目录>卷三<篇名>泄泻属性:遗风王 舌浓黄滑,便泻不化,脉弦濡,小便不利,此属湿热。脘闷,宜和中清利。(
六月初八日。)
藿香梗(二钱) 焦六曲(四钱) 蜜银花(二钱) 猪苓(钱半) 原滑石(四钱) 炒川连(
七分 )扁豆衣(三钱) 通草(钱半) 川朴(一钱) 省头草(三钱) 新会皮(钱半) (引)荷叶(一 角)
二帖。
介按∶湿胜便泻而小便不利,治以清利湿热。又佐消食扶脾,确是双方兼顾之疗法。
安昌夏 舌滑白,脉弦细,便溏,患小便不多,脘闷,气冲欲呕,藉猪苓汤加减。(三 月十三日。)
猪苓(钱半) 广藿香(二钱) 仙半夏(钱半) 大腹皮(三钱) 泽泻(二钱) 滑石(四钱)
左金丸(八分) 玫瑰花(五朵) 茯苓(四钱) 浓朴(一钱) 香附(三钱)
清煎四帖。
又 湿热未清,腹中胀闷,脉涩滞,便泻,仍宜猪苓汤加减。
猪苓(钱半) 藿香梗(二钱) 大腹皮(三钱) 左金丸(八分) 泽泻(三钱) 滑石(四钱)
制香附(三钱) 佛手花(八分) 茯苓(四钱) 浓朴(钱半) 佩兰叶(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内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