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芬。中药用补肾养血、行气调经。方药:菟丝子3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枳壳12克淮牛膝15克淫羊霍川克肉苁蓉15克杞子15克,嘱每次月经净后配服,两天一剂,留渣再煎,连服10剂。以上方为基础,选用乌药、香附、首乌、川楝子、白芍等适当加减化裁。经过半年的治疗,月经周期已基本恢复正常,约30~35天一周期,经量中等,持续5~6天。仍嘱继续服药调治,按上方以桑椹、金樱子、黄精、女贞子等出入其间,至1977年2月怀孕,孕后两个月,因房事曾引起少量阴道流血的先兆流产症状,经治疗后胎元得以巩固,至年底安然产下一女婴,母女健康,今已两岁多。《罗元恺医著选》)
例三吴××,女,已婚,27岁。门诊号:80~73087。初诊日期:198Q年5月15日。结婚三年未受孕,经本市××医院做子官输卵管造影,诊为两侧输卵管不通。经期正常,唯有经量少、经前乳胀等症,自婚后起则加临经腹痛。脉弦细,舌苔薄黄质红。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后位偏右,后壁有小结节、质偏硬,活动度差。辨证:肝气郁结,瘀热阻滞胞宫。治法:理气活血,清热通瘀。方药:柴胡5克当归9克郁金9克丹皮9克赤白芍各9克枳壳9克黄芩9克红藤30克路路通9克王不留行9克全栝蒌9克败酱草30克以上方为主,随证加减;如见乳胀、下腹痛则加小茴香6克,菖蒲9克,元胡15克。10月28日诊:经治五个月,经行腹痛大减,乳胀亦轻,基础体温有双相,但稳步升温,似有黄体不足之象,口干欲饮。脉细,舌苔薄、质红。肝气渐舒,肝阴不足,继以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治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9克赤白芍各9克川芎9克牛膝9克元胡15克制香附12克泽兰9克益母草15克4剂。上方服完后,待经净,始服以下丸药:乌鸡白凤丸10粒,每日一粒,分二次吞服,连服十天。河车大造丸140克,每日二次,每次5克,连服14天。11月27日诊:11月25日月经来潮,量中等,此次行经无乳胀,但感腹胀,血块下后腹胀缓,脉弦细,舌苔薄、质红。气血失调,治宜养血理气和营。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9克生熟地各9克制香附9克枸杞子9克丹皮9克川断9克仙灵脾9克石楠叶15克苁蓉9克14剂。1981年1月8日诊:末次月经1980年11月25日,停经44天,基础体温上升至37.2℃,自觉胃中不适,脉细滑,舌苔薄、尖红。1月10日诊:尿雄蟾蜍试验
(十),诊断:早孕。
(沈丽君整理:庞泮他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中医杂志》9:16,1980
【评按】女子不孕的原因,祖国医学大致归纳为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或风寒袭于子宫,或脂膜闭塞子宫;或冲任伏热、真阴不足;或阴虚火旺不能摄养精血,或属血虚,或属积血,或属肝郁:或属痰湿……。现代医学多从子宫发育不良,位置偏倾,及输卵管闭塞、卵巢排卵功能障碍等方面分析病因。
例一不孕系肝郁、肾虚寒凝所致。肝郁则气滞,气滞而血亦滞;患者复有肾气虚而命火衰,不能温养冲任,以致寒凝胞宫。治当疏肝益肾,温经散寒。附加艾附暖宫丸,功能温宫调经,益红片为钱氏经验方,有活血化瘀之效。此案贯彻始终的治法是调肝肾,通气血,温胞宫,使经调而受孕。
例二西医诊断为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中医辨证以月经不调,肾亏血虚气滞为主。罗氏治以补肾养血调经,佐以行气疏肝等法,效验确切。
例三为肝肾不足,肝郁。瘀热阻滞胞宫。治宜攻补兼施,初则疏化,继则疏补结合,补肝肾而不碍邪,疏肝化瘀而不伤正。初诊方重用红藤、败酱草以清热活血散瘀,在立法和选药方面,也颇具特色。
(二十二)症瘕积聚
例一苏某,女,51岁,已婚。病历号:183579。初诊日期1971年8月24日。患子宫肌瘤十余年,月经先期,15天一次,5~6天净,量多。近一年来,月经周期紊乱,先期15天,或后期50~90天,3~4天净,量多。末次月经8月2日来潮,3天净,头晕口苦,失眠便秘,舌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脉细滑数。妇科检查:子宫肌瘤如孕八周大小。辨证:气阴两虚,痰气郁结。治法: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方药:生脉散加减。北沙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茯苓12克夜交藤12克女贞子12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生牡蛎15克土贝母12克莲肉12克以上法治疗十四个月后,已绝经,宫体亦萎缩,肌瘤相应缩小,基本上获得痊愈。
(《钱伯值妇科医案》)
例二杨某,女,33岁,已婚。病历号65937。初诊日期:1961年10月6日。患者述曾患两侧卵巢囊肿,剥除右侧囊肿(留下部分卵巢)。近二个月来,右侧卵巢又发现囊肿。经××医院检查证明:右侧卵巢襄肿3.5x3.5厘米。因不愿再做手术,特来就诊。一患者平素月经赶前错后不定,色量正常,惟觉体倦神疲。平日白带不多,近感右胁及脘腹有时疼痛,睡眠不好。脉弦弱兼滑,96次/分,右寸力微,音淡苔白,语声轻微,精神不振。根据脉证,此系气逆血留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