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11-辨证录-第66页

,自然脾气旺而不至健运之失职,肺气旺而不至治节之不行,肾气旺而不至 关门之不开,水自从膀胱之府而尽出于小肠矣,安得而再胀哉。
此症用百合消胀汤亦效。
白术 芡实(各一两) 茯苓 百合(各五钱) 山药(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三钱) 水煎服。
十剂少愈,三十剂全愈。
人有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不可以卧,此 肺、肾俱虚之病,非臌胀也。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虚,兹何以肺、肾之虚亦成水胀耶?
不知肺虚必盗脾胃之气,而肾虚则不能生脾胃之气。二经既虚,则脾胃之气更虚,
土难生金,而肺之气化不行,而肾之关门不开矣。于是水不能消而泛滥,一如水肿之 病也。治法似宜补肺而兼补肾,然而补肺又不若竟补肾之为得。盖肺虽生肾,然止 能生肾水,而不能生肾火也;脾胃必得肾火以相生,水气必得肾火以相化;况补肾 则肺不必来生肾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补肾即所以补肺也。方用金匮肾气丸∶ 茯苓(十两) 附子(一个) 牛膝(三两) 官桂(二两) 熟地(四两) 山药(六两) 丹皮(二两)
泽泻(四两) 车前子(三两) 山茱萸(二两) 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晚白滚水各送下一 两。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轻,服十日而上下之肿尽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无不尽除,
服一料完全愈。再服一料断不再发也。
此方经后人改窜分两,以致治肺肾之水胀多至不效,因世人畏茯苓、泽泻之过 于泄水耳。不知水势滔天,既不用扫荡之药以决水,乃畏利导之品,而不用之以消 水乎。故必须多用茯苓、车前为君,则水可泄之使从膀胱而下出。然而肾之关门不 开,非附子、肉桂回阳助火,蒸动肾气,则关何以开;肾关不开,而胃之积水何以 下哉。故必用桂、附以开关,关既开矣,则茯苓、车前、牛膝得尽利水而直下。又 恐水过于利,未免损伤阴气,得熟地、山药、丹皮以佐之,则利中有补,阳得阴而 生;则火无炎亢之虞,土有升腾之益。诚治水之神方,补土之妙药也。世人倘疑吾 说之偏,而妄增药味,或更改轻重,断不能收功也。
此症用温肾消水汤亦效。
人参(三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一两) 肉桂(二钱)
薏仁(五钱) 水煎服。二十剂即愈。
人有手足尽胀,腹肿如臌,面目亦浮,皮肤流水,手按之不如泥,但陷下成孔,
手起而胀满如故,饮食知味,大便不溏泄,小便闭涩,气喘不能卧倒,人以为水臌 之症,而不知乃肾水之衰也。真水足而邪水不敢横行,真水衰而邪水乃致泛决。况 真水既衰,则虚火必盛,虚火既盛而真水力不能制,则火性炎上,三焦之火与冲脉 之属火者,皆同群助逆,无不逆冲而上行矣。火既上冲,而水从火泛,上走于肺,
喘嗽而不宁矣。卧主肾,肾气既逆,安得而卧耶。人至不得卧,则肺气夜不得归于 肾之中,而肾之中水空而无非火气,则肺之气不敢久留于肾,仍归于肺经。母因子 虚,则清肃之令不行于膀胱,于是,水入于膀胱之口而膀胱不受,乃散聚于阴络,
随五脏六腑之虚者入而注之,不走小肠而走手足皮肤,而毛窍出水也。此种水症,必 须补肾之水以制肾火,尤宜补肺之金以生肾水。盖肾水不能速生,惟助肺气之旺,
则皮毛闭塞,而后肾气下行,水趋膀胱而不走腠理矣。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 味治之。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山药(一两) 茯苓(二两) 丹皮(六钱) 泽泻(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三钱) 水煎服。一剂可卧,二剂水如注,四剂而一身之肿尽消,十剂而诸 症全愈。愈后服补肾肺之药,尤须戒色至一年,禁盐至三月,否则虽愈而必发也。
盖此症原有肾火,故补水而不必补火也。肾虚以致火动,肺虚以致水流,补其水则火自静,
补其金则水自通,实有至理,而非泛然以作论也。
此症用健肾汤亦佳。
熟地 茯苓(各二两) 麦冬 莲子,连心(用各五钱) 芡实 山药(各一两) 水煎服。
二剂而胀消,十剂全消。
人有单腹胀满,四肢手足不浮肿,经数年不死者,非水臌也。盖水臌不能越两 年,未有不皮肤流水而死者。今经数年不死,皮肤又不流血,岂是水臌之症?乃虫 结于血之中,似膨而非臌也。夫此症何因而得?饮食之内或食生菜,而有恶虫之子,
入腹而生虫;或食难化之物,久变为虫。血即裹之不化,日积月累,血块渐大,虫 生遂多。所用食物止供虫食,即水谷入腹所化之血,亦为虫之外郭,而不能灌注于 各脏腑矣。此等之症,最忌小便不利与胃口不健者,难以医疗。倘小便利而胃口开,
均可治之。盖小便利者,肾气能通于膀胱也;胃口开者,心气能行于脾胃也。二脏 之气有根,可用杀虫下血之药而无恐,以其本实未拨也。方用逐秽消胀汤∶ 白术(一两) 雷丸(三钱) 白薇(三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