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调经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 郁金(一钱) 丹皮(五 钱) 白芥子(二钱) 甘草(一钱) 黄芩(一钱) 炒栀子(三钱)水煎服。连服四 剂,下月断不先腹痛而后行经也。
此方补肝之血,又解肝之郁,利肝之气,又退肝之火,所以奏功如神耳。
此症用香草散亦佳。
香附 茯神(各三钱) 玄胡索 甘草 神曲 天花粉(各一钱) 炒栀子 黄芩(各 二钱) 白术 生地 麦冬(各五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
妇人有经后小腹作痛,人以为气血之虚,谁知是肾气之涸乎。夫经水乃天一之水,满 则溢,空则虚,亦其常也,何以虚能作痛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肝,而肝必下克于脾 土,土木相争而气逆,故作痛也。治法亦须舒肝气为主,而益之补肾之味,则水足而肝气 益安矣。方用后调汤∶ 阿胶(三钱) 荆芥(三钱) 巴戟天(一钱) 山药(五钱) 白芍(三钱) 当 归(三钱) 甘草(一钱) 山茱萸(三钱)水煎服。
此方平调肝肾,既能转逆于须臾,尤善止郁痛于顷刻,经后以此方调理最佳,不止治经 后腹痛也。
此症用填经止痛丹亦神。
熟地(二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三钱) 甘草(一钱) 肉桂(五分)水煎服。
妇人有行经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人以为火盛之极也,谁知肝气之逆而不顺 行而上吐乎。夫肝之气最急,宜顺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血随气而俱行。若经逆从口 上出,乃少阴之火急如奔马,得肝中龙雷之气直冲而上,其势最捷,反经为血,又至便也,不 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不同各经之吐血,各经吐血乃内伤而成,此逆 经吐血者,乃内溢而激之使出也。其症绝有异同,而逆气则一也。治法似乎治逆以平肝,
不必益精以补肾。虽然逆经而吐血,虽不损夫血,而反复颠倒,未免伤肾之气,而血又上泄 过多,则肾水亦亏,必须于补肾之中,以行其顺气之法也。方用顺经汤∶ 当归(五钱) 白芍(三钱) 熟地(五钱) 茯苓(三钱) 牛膝(三钱) 丹皮(
五钱) 沙参(三钱) 荆芥(炒黑,三钱)水煎服。一剂吐血止,二剂经顺,连服十 剂,不再逆经也。
此方于补肾、补肝之中用引血归经之药,肝气不逆,肾气自顺也。肾气既顺,经何能逆哉。
此症用顺肝藏血丹亦效。
白芍 当归 熟地(各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牛膝 人参 茯苓(各二钱) 柴 胡(五分) 乌药(五分) 泽泻(一钱)水煎服。二剂即顺行矣。
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脐下疼痛,状如刀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既而经来,因 之无娠,人以为血热之故,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耶。夫寒湿之气乃邪气也,妇人有任、冲之脉,
居于下焦,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为血室,皆喜正气之相通,最恶邪气之相犯,经水由二 经而外出。若寒湿之气弥满于二经之外,势必两相争而作疼痛矣。邪感正衰,寒气生浊,下 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湿而温其寒,冲、任无邪,何至搏结作痛哉。
方用温脐化湿汤∶ 白术(一两) 茯苓(三钱) 巴戟天(五钱) 山药(五钱) 扁豆(三钱) 白 果(十枚) 莲子(三十粒,连心用)
水煎服。然必须经未来前十日服之,四剂而邪去,经调兼可种子也。
此方用白术以利腰脐,更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脉,再用山药、扁豆、莲子以卫冲脉,故 寒湿尽去,经水自调矣。倘疑腹痛为热邪之作祟,妄用寒凉,则冲、任虚冷,血海变为冰 海,血室成为冰室,毋论艰于生育,疼痛何有止日哉。
此症可用术桂草玄丹∶ 白术(二两)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玄胡索(一钱)水煎服。一剂愈。
妇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痿黄,人倦无力,人以为血热之故也,谁知血虚而不归 经乎。夫血旺则经多,血少则经缩。然血归于经,虽血旺而经亦不多,血不归经,虽血衰而 经亦不少。世人以经水过多为是血旺,此治之所以错也。惟多是虚,故再行而不胜其困乏。血 损精散,骨中髓空,不能华于面也。治法大补其血之不足,引其归经,宁有经后再行之病哉。
方用四物汤加味治之。
熟地(一两) 川芎(五钱) 白芍(三钱) 当归(五钱) 荆芥(三钱) 山茱 萸(三钱) 白术(五钱) 续断(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四剂血归经矣。十剂 之后,加人参三钱,再服十剂,下月行经适可而止,不再行也。
四物汤乃补血之神药,加白术、荆芥行中有利;加山茱萸、续断止中有补;加甘草而调 和得宜,所以血足而归经,经归而血净也。
此症用加味补血汤亦佳。
当归 黄 (各一两) 荆芥(三钱) 白术(五钱)水煎服。四剂人健,十剂全愈。
妇有行经前先泻三日,而后行经,人以为血旺之故也。谁知是脾气之虚乎。夫脾统血,
脾虚则气不能摄血矣。且脾属湿土,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