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肝平而脾气得养矣,脾安而肠气得通矣。不必止鸣而鸣自止者,妙在
行肝气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此症用香栀平肝饮亦佳。
炒栀子(三钱) 茯苓 白芍 白术(各五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香附(
二钱)水煎服。
人有饥饿之后,腹中肠鸣,手按之鸣少止者,人以为大肠之虚也,谁知胃气之
虚乎。盖胃气者,阳气也。胃与大肠同合阳明之经,胃属足阳明,大肠属手阳明也。故阳明
胃燥,大肠亦燥,阳明胃虚,大肠亦虚。大肠之糟粕,必由胃而入,大肠气虚,必得胃气来
援。今胃气既虚,仅可自顾,安能分布于大肠,此大肠匮乏,所以呼号,求济于同经之胃而
频鸣也。治法必须助胃气之弱。方用实肠汤∶
黄 (一两) 茯苓(五钱) 山药(五钱)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神曲(
二钱) 五味子(一钱) 肉果(一枚)水煎服。一剂而肠鸣止,连服四剂不再发。
此方大补胃中之气,绝不去实大肠,治胃而肠鸣自止,故即谓之实肠汤。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妙。
白术(三钱) 茯苓(二钱) 人参 谷芽(各一钱) 甘草 神曲(各五分) 砂
仁(一粒)水煎服。
人有肠中作水声者,如囊裹浆状,亦肠鸣之病也,谁知是水蓄于大肠乎。夫大肠之能
开能阖者,肾火操其权也,肾热而大肠亦热,肾寒而大肠亦寒。大肠寒而水乃注于中而不
化,故作水声也。虽然大肠能容糟粕,而不能容水,水入大肠,必随
糟粕而出,何以但作水声,不随糟粕而即出耶?盖大肠之下为直肠,直肠之下为魄门,乃肺
操其政,非肾操其政也。肺怜肾之弱,欲救之而无从,未常不恶邪水之入肠也。肺居上游,
不能禁邪水之不入于肠,实能断邪水之不出于肠。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气不下行,大肠之
气亦因之而不泄。魄门正肺之门也,肺门谨锁,大肠之水又何从而出乎?所以愈积于其中,
作裹浆之声也。治法补命门之火,兼利其水,则水从膀胱而化矣。方用五苓散治之。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肉桂(三钱)一剂而膀胱之
水若决江河而大出矣,二剂而腹中之水声顿息。
盖五苓散本是利水之圣药,我多加肉桂,则肾气温和,直走膀胱,水有出路,岂尚流入
大肠哉?故不必治大肠而自愈也。
此症用消浆饮亦效。
茯苓 山药(各一两) 芡实(五钱) 肉桂(一钱) 车前子(二钱)水煎服。



<目录>卷之十

<篇名>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属性:人有无端大笑不止,或背人处自笑,异于平素者,人以为心家有邪热也,谁知
心包之火盛乎。其状绝似有祟凭之,孰知绝非祟也。倘祟凭其身,必有奇异之征,不止一自
笑而已。膻中为心之相,过热则权门威赫,妄大自尊,纵欲穷奢,无所不至,随地快心,逢人
适意,及其后,有不必喜而亦喜,不可乐而亦乐,是岂相臣之素志,亦权大威倾,势驱习移而
然也。膻中火盛,发而自笑,正相仿佛耳。治法惟泻心包之火,笑自止矣。方用止笑丹∶
生枣仁(三钱) 黄连(二钱) 犀角屑(五分) 丹砂末(一钱) 丹皮(三钱)
生甘草(一钱) 麦冬(三钱)
茯神(三钱) 丹参(二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一剂笑可止,二剂笑全止,三
剂全愈。
此方泻心包之火,仍是安心君之药。盖心中清明,包络自不敢有背主私喜之事,故安心
正所以安心包也。
此症用蒲柏饮亦效。
菖蒲(一钱) 玄参 麦冬(各一两) 柏子仁(三钱) 贝母(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笑哭不常,忽而自哭,忽而自笑,人以为鬼祟也,谁知积痰类祟乎。夫心虚则不能
自主,或哭或笑之病生。盖心气虚而不能生胃,而胃气亦虚矣。胃气既虚,水谷入胃,不化
精而化痰,痰将何往?势必仍留于胃中,胃苦痰湿之荡漾,必取心
火之气以相资,而心虚不能生土,痰即乘势入于心宫,心恶痰之相犯,坚闭不纳,又恐胃土
之沉沦,故心 而作痛也。痛至则哭,痛失则笑,何祟之有?治法以化痰之药动其吐,痰出
而哭与笑皆愈矣。方用∶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三钱) 竹沥(
二合)水五碗,煎三碗,顿服之,以鹅翎扫其咽喉,必吐痰升许而愈。
盖痰在上焦,非吐则痰不能出,非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旧疾虽出,新痰又积,笑哭正无
止期。惟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新旧之病一治而永愈也。
此症用加味参茯饮亦效。
人参 茯苓(各五钱) 半夏(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竹沥(二
合) 附子(一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