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11-辨证录-第156页

愈。
此方泻心包之火,仍是安心君之药。盖心中清明,包络自不敢有背主私喜之事,故安心 正所以安心包也。
此症用蒲柏饮亦效。
菖蒲(一钱) 玄参 麦冬(各一两) 柏子仁(三钱) 贝母(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笑哭不常,忽而自哭,忽而自笑,人以为鬼祟也,谁知积痰类祟乎。夫心虚则不能 自主,或哭或笑之病生。盖心气虚而不能生胃,而胃气亦虚矣。胃气既虚,水谷入胃,不化 精而化痰,痰将何往?势必仍留于胃中,胃苦痰湿之荡漾,必取心 火之气以相资,而心虚不能生土,痰即乘势入于心宫,心恶痰之相犯,坚闭不纳,又恐胃土 之沉沦,故心 而作痛也。痛至则哭,痛失则笑,何祟之有?治法以化痰之药动其吐,痰出 而哭与笑皆愈矣。方用∶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三钱) 竹沥(
二合)水五碗,煎三碗,顿服之,以鹅翎扫其咽喉,必吐痰升许而愈。
盖痰在上焦,非吐则痰不能出,非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旧疾虽出,新痰又积,笑哭正无 止期。惟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新旧之病一治而永愈也。
此症用加味参茯饮亦效。
人参 茯苓(各五钱) 半夏(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竹沥(二 合) 附子(一片)水煎服。
人有无故自悲,涕泣不止,人以为魅凭之也,谁知为脏燥之故乎。夫脏燥者,肺燥也。《
内经》曰∶悲属肺,肺之志为悲。又曰∶精气并于肺则悲。是悲泣者,肺主之也。肺经虚则肺 气干燥,无所滋润,衰伤欲哭之象生。自悲出涕者,明是肺气之匮乏也。肺虚补肺,又何 疑乎?然而肺乃娇脏,补肺而肺不能遽受益也,必须 补其肺金之母,土旺而金自旺矣。虚则补母,正善于补肺耳。方用转愉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小麦(五钱) 大枣(十枚) 白术(五钱) 茯神(
三钱)水煎服。十剂全愈。
此方用参、术、茯、甘补脾土也,土旺而肺金安有再弱之理。惟肺燥善悲,不润肺解 燥,反助土生火,不益增其燥乎?不知助土生火,正助金以生气也,气旺而肺之燥自解。大 麦成于麦秋,有秋金之气焉。入于参、术、苓、甘之内,全无真火之气,所以相济而成功也。
此症用加味参术汤妙。
人参 天花粉 生地(各五钱) 白术 麦冬(各一两)水煎服。
<目录>卷之十<篇名>恼怒门(二则)
属性:人有少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人以为肝气之逆也,谁知肝 血之少乎。夫肝性急,宜顺不宜逆,恼怒之事,正拂抑之事也。拂抑必致动怒,怒极必致伤 肝,轻则飧泄,重则呕血者甚多。然此乃猝然而至,肝经因怒而成病者也。若肝血少者,不 必有可怒之事而遇之大怒,不必有可恼之人而见之甚恼。
盖血少则肝燥,肝燥则气逆也。故同一气恼之症,须分虚实以治之。前症乃实,后症乃虚 也。虽然,实者火实,非血之实也;虚者血虚,非火之虚也。所以虚实之症,前后若有异,
治虚、治实之法,实彼此无有殊耳。方用解怒补肝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泽泻(一钱) 柴胡(一钱) 荆芥(一钱) 甘草(
一钱) 枳壳(三分) 丹皮(三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气平,连服数剂,自 然不易怒也。
此方全是平肝之药,非泻肝之品也。肝得补而血生,郁得血而易散,肝气不郁,恼怒何能 动乎。即或天性多乖,平时无病,尚多气恼,安得恼怒之不生哉。然多服此药,亦可免呕血、
飧泄之症也。
此症用加味归芍汤亦效。
当归 白芍(各一两) 生地 麦冬(各五钱) 天花粉 炒栀子(各二钱)水煎服。
人有晨夕之间,时多怒气,不必有可怒之事而心烦意躁,不能自遣,至夜则口干舌燥,
止有一更睡熟,余则终夜常醒,人以为肝血之少也,谁知是肾水之匮涸乎。夫肝为肾子,肝子 不足,由于肾母之不足也。盖肝属木,而木必得水以灌溉,则枝叶敷荣。今肾水日日耗去,肾 且自顾不遑,则肝木零仃,势所不免,况有境遇之拂抑,
自然肝益加燥,无津液以养心,此卧之所以不安也。治法必须大滋肾水,甘霖大降,则田畴 渥,槁者立苏,萌芽条达,无非快心之景也。自然心火取给于肾,肾水足济夫心,而肝木 之气,往来相通,而顺适矣。方用润肝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五味子(一钱) 玄 参(三钱) 丹皮(三钱) 炒栀子(一钱)水煎服。十剂夜卧安,又十剂而怒气息,又十 剂,虽遇可怒之事亦且不怒矣。
是方补肾者六,补肝者四也。绝不去治心,而心气自交于肾者,因肾水之足,则心不畏 木火之炎,可通其交肾之路也。
此症用萸芍熟地汤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白芍(一两)水煎服。
<目录>卷之十<篇名>喑哑门(三则)
属性:人有口渴之极,快饮凉水,忽然喑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