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病根。复遇劳思饮酒。后即下血。由内热而妄行也。宜四物汤。加芩、
柏、槐花治之。如年高气弱。或误用攻下。血来不止者。四君子主之。劳役即发。觉重坠者。补中益气。加黄芩、
槐花。又有脓汁浊液化生虫物。蠹食肛门。傍生小窍。滴血淋沥。射如血线。当以芜荑、艾叶、楝根等物化虫
可耳。外以血竭末敷之。或以鳗鲤骨。烧烟熏亦效。(汇补)
\x便血选方\x
胃风汤(方见痢疾)
黄连汤(洁古)
黄连 当归(各五钱) 炙草(二钱半)
每服五钱。水煎加大黄一钱。芍药五钱。淡桂五分。名芍药黄连汤。水煎。调木香、槟榔末五钱。
胶艾汤(和剂)
即四物汤 加阿胶、艾叶、甘草。
平胃地榆汤(谦甫) 治阴结便血。
即异功散加炮姜、附子、苍术、浓朴、神曲、益智、升麻、干葛、当归、白芍、姜、枣。
槐花丸 治肠风痔血。
槐角 地榆 黄芩 当归 防风 枳壳
加秦艽、升麻。
黄连阿胶丸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茯苓(二两)
以连、苓为末。水煮阿胶膏为丸。空心米饮下。
黄土汤(金匮)
甘草 白术 黄芩 阿胶 熟地 附子(炮各二两) 伏龙肝半升煮。分服。
三黄补血汤
黄 (一钱半) 生地(二钱) 熟地 川芎(各一钱) 芍药 丹皮 柴胡 升麻(各五分)
柏叶散 治脏毒。
侧柏叶(二两) 黄芩(一两半) 大黄(五钱)
米饮下。
升阳防风汤(东垣) 治肠风。
苍术(酒浸炒四钱) 白术 茯苓 芍药(各一钱) 防风(二钱)
理物汤
即理中四物汤合用。
四物汤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四方俱见中风) 理中汤(方见中寒)
棕灰散
败棕 存性。每服二钱。或酒或米饮下。



<目录>卷之八\下窍门

<篇名>溺血

属性:\x大意\x
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内经)是溺血未有不本于热者。但有各藏虚实之不同耳。(汇补)
\x内因\x
或肺气有伤。妄行之血。随气化而下降。胞中或脾经湿热内陷之邪。乘所胜而下传水府。或肝伤血枯。或
肾虚火动。或思虑劳心。或劳力伤脾。或小肠结热。或心胞伏暑。俱使热乘下焦。血随火溢。(汇补)
\x外候\x
全无疼痛。血从精窍而出。非若血淋茎痛。血随溺窍而出也。(汇补)
\x治法\x
暴热实火。宜甘寒清火。房劳虚损。宜滋阴补肾。此病日久中枯。非清心静养。不可治也。(汇补)
\x用药\x
实热。用导赤散。加山栀、黄芩、淡竹叶、赤苓。煎成调滑石末饮之。虚热。宜四物汤。加生地、茯苓、山栀、牛
膝、麦冬。煎成调发灰饮之。久不止者。胶艾四物汤。虚甚者。鹿角秋石丸。阻塞不通。加冬葵子、生蒲黄以化之。
(汇补)
\x溺血选方\x
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
胶艾汤(方见便血)
小蓟饮
小蓟 山栀 当归 生地 滑石 甘草 蒲黄 通草 淡竹叶 加冬葵子
鹿角胶丸
鹿角 熟地 发灰
茅根汁为丸。盐汤下。



<目录>卷之八\下窍门

<篇名>便浊

属性:\x大意\x
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内经)故赤白浊。皆因湿热浊气。渗入膀胱而为病。(入门)
\x内因\x
其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丹溪)肾虚者。因思想过度。嗜欲无节。肾水虚少。膀胱火盛。小便去涩。
所以成浊。(医鉴)湿热者。因脾胃湿热。中焦不清。下流膀胱。故便溲混浊。(正传)又有思虑劳心者。房欲伤肾
者。脾虚下陷者。脾移热于肾者。下元虚冷者。湿痰流注者。有属虚劳者。有因伏暑者。(汇补)
\x外候\x
小溺浊涩。茎中大痛。其状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下澄。凝如膏糊。(心法)若初起先有消渴善饮。而后下
便见浊者。即下消症也。(汇补)
\x浊分气血\x
血虚而热甚者。则为赤浊。心与小肠主之。气虚热微者。则为白浊。肺与大肠主之。(正传)
\x浊分虚实\x
大约窍端结盖者。为多火。不结盖者。为兼湿。小水赤涩而痛。或浊带赤色者。为小肠湿热。小水不涩不痛。
而所下色白。或渗利转甚者。为脾气下陷。茎中痛痒。而发寒热。或有结痛者。为毒邪所侵。(汇补)
\x浊分精溺\x
要知浊出精窍。淋出溺道。由败精瘀腐者。十常六七。由湿热流注。与脾虚而下陷者。十中二三。(汇补)
\x脉法\x
两尺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