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59-证治准绳·杂病-第19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香油、稻秆 灰汁,俱灌入耳中。桃叶 细塞耳。白胶香烧烟熏入耳。猪肉少许,炙香,置耳孔边。麻油作煎饼,
侧卧以耳枕之。以火照之。以刀两口于耳上相击作声。水银一大豆倾入耳中,欹耳孔向下,于耳上击 铜器物数声。白矾、雄黄等分为细末,香油调成膏,每用皂角子大塞耳。川椒为末一钱,醋半盏浸良 久,少少滴耳中。用口气尽力吸出最妙。
【蜒蝣入耳】
立验散。 砂、胆矾等分研细,鹅翎管吹一字入 耳中,虫化为水。鸡一只,去毛足,以油煎令黄,箸穿作孔,枕之。绿矾为末,水调濯耳。雄黄为末,
醋调灌耳。蜗牛一个,槌碎,置耳边。牛乳一盏,少少灌入耳内,若入腹者,饮一二升,当化为黄水。
驴乳三合灌耳中,其虫从左耳入右耳出。
【蜈蚣入耳】
用煎鸡枕之,或用炙猪肉掩两耳。韭汁或姜汁 灌耳中。蜈蚣及蚁入耳,用猪脂一指大,炙令香,安耳边即出。又用生姜汁灌耳中即出。大蒜汁亦可。
【蚁入耳】
捣韭汁灌。大蒜汁亦可。鲮鲤甲烧灰为末,水调滤过,滴入耳中。
【飞蛾入耳】
酱汁灌入 耳即出,或以鹅管极气吸之出,或击铜器于耳边。
【苍蝇入耳】
最害人,速用皂角子虫研烂,生鳝血 调灌入耳中。
【蚤虱入耳】
痛,菖蒲为末,炒,乘热以绵裹 着耳边。
【水入耳】
以薄荷汁点立效。治耳中有物不可出,以麻绳剪令头散,敷好胶,着耳中,使其 物粘之,徐徐引出效。用弓弦尤妙。
【目录】第八册\七窍门下【篇名】鼻属性:中 ,亦作 ,鼻山根也,俗呼鼻梁。属足阳明胃经、督脉之会。(《素问》曰∶胆 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注∶足太阳膀胱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络脑,阳明脉起于鼻,
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 中,故 辛鼻渊。 辛者,鼻 酸痛也。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如水泉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故衄。衄者,鼻出汗血也,又谓之 蔑。血出甚则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养于目,故目瞑。瞑,暗也)。鼻属手太阴肺经。(《素问》
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畏热。《灵枢》曰∶肺病者,喘息鼻张。又曰∶肺虚则鼻塞不 利,和则能知香臭矣。乔岳曰∶肺绝则无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而色青。东垣曰∶伤风,鼻中气出 粗,合口不开,肺气通于天也)。又属手少阴心经。(李东垣曰∶鼻本主肺,而复能闻香臭者,鼻中 有心,庚金生于己也。《素问》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又属手足 阳明大肠胃经、督脉之交会。(刘河间曰∶伤风寒于腠理而为鼻塞者,寒能收敛,阳气不通畅也。《素 问》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故鼻干不得卧。王海藏曰∶石膏发汗辛寒,入手 太阴经,仲景治伤寒阳明经证乃用之者何也?盖胃脉行身之前,而胸为胃肺之室,邪热在阳 明,则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素问》又曰∶运气阳明所至为鼽嚏。注∶ 鼽,鼻窒也。嚏,喷嚏也)。其在小儿面部,谓之明堂。(《灵枢》曰∶脉见于气口,色见于明堂。
明堂者,鼻也。明堂广大者寿,小者殆,况加疾哉。○按此语即相家贵隆准之说也。然须视其面部何 如,愚尝见明堂虽小,与面相称者,寿可八十,要不可执一论也)。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 脾热病者,鼻先赤)。侠鼻孔两旁五分(名迎香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之会,直两目瞳子,
(名巨 穴)。属足阳明胃经、阴跷脉之会。余处无恙,独鼻尖色青黄者,其人必为淋也。鼻尖微白 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黄者,小便难也。
【目录】第八册\七窍门下【篇名】鼻属性:皆属肺。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 鼻为之不利也。又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又云∶肺主臭,在藏为肺,在窍为 鼻是也。东垣曰∶金匮真言论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 鼻而为臭。
《难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 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 香臭也。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又一说,《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 诸气,鼻者肺窍,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
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洁古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 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得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丽泽通气汤主 之。眼多眵泪,温肺汤。咳嗽上喘,御寒汤。目中溜火,气寒血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