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2-脉症治方-第10页


伤风寒后。时作虚热不退。加柴胡、知母、人参(各一钱),去苏叶。
伤风寒一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暮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知母、当归、人参 初感时。头痛作热。鼻塞声重。或恶风寒。加防风、羌活、川芎、白芷(各一钱二分)。
感风寒。头项强急。浑身痛。不能转侧。加羌活、当归、赤芍、紫荆皮(各一钱)、官桂(七分)。
伤风寒。肚腹或小腹疼痛不可忍。加木香、干姜、吴茱萸(各七分)。
妇人被气所苦。胸痞胁痛。小腹急疼。加木香砂仁、枳壳、官桂(各八分)。
伤食腹疼。呕吐泄泻。加白术、白茯苓、半夏、藿香、干姜、砂仁、浓朴(各七分)、木香 心卒痛者。加玄胡(一钱五分)、木香、桂(各五分)。
饮酒大过。或遍身发疽。或两目昏黄。加茵陈(一钱五分)、山栀、赤茯苓(各一钱)。
伤酒呕吐。加黄连、扁豆、葛根、半夏、藿香、苍术(各一钱),去苏叶。
妇人产后。感风头痛。壮热。恶寒。不能转侧。加生料五积散。
产后感寒。头痛发热。加不换金正气散。(一半)。
妇人产后。发热不退。烦渴。加人参、麦门冬、生地黄(各八分)。
产后虚热不退。加人参、黄 、麦门冬(各一钱)。
产后腰痛不已。加当归、官桂(各一钱)、木香(三分)。
感风后。日久。冷嗽不已。加杏仁(一钱)、五味子、干姜(各六分)。
细辛(五分)。
香港脚。加木瓜、牛膝、紫金皮、吴茱萸、川楝子、黄柏、苍术(各一钱)、木香(五分)。
又方 柴藿汤治春末夏初伤寒。挟内伤者。宜用。此太阳少阳阳明太阴药也。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藿香(一钱) 甘草(三分) 半夏(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 参(八 分) 白茯苓(八分) 浓朴(八分) 苍术(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芷(八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食远热服。春初挟感寒者。加紫苏叶、防风、干葛(各八分)。
凡感寒无汗。加紫苏叶、淡豆豉(各一钱)、葱白(三根)、有汗勿加。
热甚。燥渴。加石膏(一钱五分)、知母、粳米(各一钱)、乌梅(二个)。
疟疾。加草果、青皮(各八分)、乌梅(二个),欲截。再加常山(一钱五分)、槟榔(七分)
伤食发热。胸满呕吐。加山楂、神曲、砂仁(各八分)。
伤酒发热。头痛呕吐。加干葛、黄连、扁豆(各八分),去柴胡、春夏肚腹作痛。加白芍药、山 钱)、干姜炭、薄桂(各五分)。
夏至后感寒。加石膏(一钱五分)、桂枝(三分)。
暑月远行受热。加香薷(一钱五分)、扁豆(一钱)、滑石(八分),去柴胡、白芷。
霍乱转筋。两脚冷。汗出。上吐下泻。日间感热。夜间感冷。邪气正气。两不分也。加木瓜、
八分)、干姜(五分)、泽泻、青皮(各七分)。
又方 双解散治夏月伤寒伤风通用。
防风(一钱二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一钱) 苍术(各一钱) 黄芩(七分) 石膏(一 石(一钱五分) 连翘 山栀(各八分) 荆芥穗 薄荷(各六分) 桔梗(各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稍热服。无汗。加麻黄、淡豆豉(各一钱)、
不用。
大便结燥。加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瘟疫发散。加防风(五分)、羌活(一钱五分)、葛根、白芷(各一钱)。
其余杂症。与防风通圣散加减同。兹不备录。
又方 参苏饮 治秋月伤寒伤风通用。(方见伤风类)。
又方 五积散 治冬月伤寒宜用。此太阳阳明太阴少阴药也。若挟有内伤。或兼伤风者。
遵仲景法治。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苍术(各一钱) 半夏 陈皮 浓朴 白茯苓 枳壳(各八分) 白芷 姜(炒) 薄桂(各七分) 麻黄(一钱五分或二钱无汗用。有汗去之。)
上作一服。姜五片。枣二枚。淡豆豉半合、水二钟。煎钟。食远热服。
潮热。加柴胡、黄芩(各一钱)。
头痛。加羌活(二钱)、细辛(五分)。
呕吐。加藿香(一钱)、丁香(七粒)。
胃脘痛。加木香、吴茱萸(各六分)、香附(一钱)。
食积痛。加白术(一钱)、枳实、山楂、神曲(各八分)、木香、槟榔、砂仁(各五分)。
一身尽痛如被杖。加羌活、独活(各一钱)、柴、荆、皮(八分)。
香港脚。加羌活、独活、防风、木瓜、牛膝、汉防己(各八分)。
咳嗽。加杏仁、款冬花(各八分)、五味子(五分),去姜桂。
痰嗽。加栝蒌仁、贝母、百合(各一钱),去姜桂。
嗽而声哑。加天门冬(一钱)、百药箭(八分)、乌梅(二个),去姜桂。
产后感寒。加柴胡、黄芩(各一钱)、人参(八分)。
经水感寒。加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