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0-脉因证治-第41页

\x 治湿热带下,下之;苦楝丸调之。
苦楝(酒浸) 茴香(炒) 当归(等分)
酒糊丸,梧子大,酒下。腰腿痛,加四物四两、羌活、防风各一两。虚加参、 、甘草 ,或加白芍。
\x酒煮当归丸\x 治一切虚证。上中下元气俱竭,哕呕不止,胃虚之极,脉洪大无力 ,按之空虚或不鼓,皆中寒之证。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黑附(炮) 良姜(各七钱)
上四味锉细,以酒一升半,煮至酒尽,焙干炒黄。
盐 丁香 苦楝(生) 甘草(炙,各半两) 全蝎(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一钱) 木 香(一钱) 玄胡(四钱)
上九味,同前酒煮四味,俱末,酒煮面糊丸,空心淡醋汤送下。
\x固真丸\x 治脐腹冷痛,目中溜火,此皆寒湿乘其胞内,汁轻伏火。
白石脂(一钱,以火烧赤,水飞,研细末) 白龙骨(一钱,二味以枯以湿) 干姜(炮,
四钱,泻寒水) 黄柏(半钱,因用引导) 柴胡(《本经》使一钱) 当归(一钱,和血脉)
白芍(半钱,导之) 人参 黄 (虚甚加之)
上白石、龙骨水飞研细外,余同极细,水煮面丸鸡头大,日干,空心汤下,以膳压之。
忌生冷 、油腻、湿面。血海将枯,加白葵花(七朵)、郁李仁(润燥而滋津液);不思饮食,加五味子 。
\x《衍义》方\x 治白脓带下,此肠胃有脓也。去尽脓自安。
红葵根 白芷 赤芍药 白矾 蜡丸,米饮下。
\x又方\x 治白带、白浊,以黄荆子炒焦为末,酒下。
张用瓜蒂散吐寒痰升气;导水丸下湿热;甘露散调之,利湿热。
\x燥湿痰方\x 治肥人。
海石 半夏 南星(治痰) 黄柏(治湿痰) 苍术(燥湿痰) 川芎(升之) 椿皮 香附(
调气) 牛膝(风痛加之)
\x刮热方\x 治瘦人。
黄柏(相火) 滑石 椿皮 川芎 黄连(性躁)
滑者,加龙骨,加石脂;滞者,加葵花;血虚,加四物。甚用吐下。吐用二陈加苍术;
下用白术;调治,神 丸。
<目录>卷四<篇名>六十一、经候属性:\x【脉】\x 经脉不行者。血生于心,因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不行。
左寸沉结,宜调心气、通心经,使血生而自通。或因堕胎,或产多,共血先少而后不通。
此为血枯,脉两尺弱小,宜生血。
\x【因证】\x 血随气行,结为块,日渐长,宜散之。
久发盗汗,致血脉干枯而经不通,宜补血。是汗出于心,血生于心,血与汗出也。
久患潮热,则血枯燥。盖血为热所消,寒热去则血自生。脾胃不和,饮食减少,则血不 生。血者,饮食所化。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
血为气引而行。血之来而先有病,皆气之患也;来而后有病者,皆血之虚也;病出意外 ,皆血之热也。
\x【治】\x 将来作痛,乃气实也,桃仁、红花、香附、枳壳、川连。
不及期者,乃血热也,四物加川连。
过期有二,乃血少与痰多也。血少,芎、归、参,紫黑成块加连;痰多,色淡也,肥人 多有,二陈加苍术、香附、川芎。
闭而不行,乃虚而热;来成块,乃气之滞;错经妄行,乃气之乱。
<目录>卷四<篇名>六十二、崩漏属性:\x【脉】\x 洪数而疾。漏血下赤白,日下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紧大者死,
虚小者生。
\x【因治】\x 热,血热则流;虚,虚则下溜。盖阴虚阳搏谓之崩。由脾胃有亏,气 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脉洪而疾,先见寒热往来,心烦不得眠,治宜大补脾胃 而升其血气。
盖心气不足,其火大炽,在于血脉之中,致脾胃有亏,火乘其中,形容似不病者,此心 病也。治法同前,微加镇坠心火之药,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盖肾心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是气血俱虚,为大寒之证;轻手其 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也;阴火亦云或渴,此皆阴燥。宜温之、补之、升之。
脾胃者,血气之根本,周荣滋身;心者,血之府;脉者,人之神。俱不足,则生火故也 。
\x【治】\x 升阳散火除湿。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川芎;凉血泻相火,生地、
黄连、黄柏 、黄芩、知母;和血补血,酒洗当归、黄 。胃口客寒,当心痛,加草豆蔻、炒曲;气短,
加参、术;冬寒,加麻黄、桂枝;血气俱脱,大寒证,加附子、肉桂;不止,加阿胶、艾叶 ,或加丁香、干姜。
四物加荆芥穗、发灰,治血不止如神。单味蒲黄炒黑,亦妙。
\x治标方\x 急则治其标。凡药须炒黑,血见黑则止。白芷汤调棕榈灰,后用四物汤 加姜调治;五灵脂末亦可;凌霄花末,酒下。
\x治本方\x 四物汤。黄连,热则加之;参、 ,虚加之;干姜,寒则加之;黄芩,
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