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笑不休之类。张云。谓病属少阴。而证有异于前说者。简按王为呕变。未允。
\x 中\x 马云。手少阴之 。阴 穴也。(本于王注)张云。 。隙同。高云。其变病者。言始病心包
之经脉。今变病太阳之孙络。当刺 中。而取其血者。 中。足太阳之委中。乃 中央之合穴也。简按据刺腰
痛论。 中。即委中。刺疟论。太阳疟。刺 中。甲乙。作 中。王引黄帝中诰图经云。委
中主之。古法以委中为 中也。似高注不可废。
\x肌肉痿\x 马吴据新校正。肌。作饥。是。
\x善 \x 甲乙。作善 。张云。 。手足掉掣也。简按玉机真脏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螈。
同。甲乙添 字。似非是。
\x少阴血者\x 张云。少阴肾脉也。脾主湿。肾主水。水能助湿伤脾。故当取少阴之血。以泄其寒实。如
厥病篇。治脾心痛者。亦取肾经之然谷太溪。义犹此也。简按马吴并从王注。觉允当。
\x尻阴股膝髀 足皆痛\x 马本。阴股二字句。而注文则尻阴股各一字句。未知孰是。吴云。肺为清虚
之脏。主呼出而升阳。肺病则清阳陷于下部。不能自升。邪气实而为痛耳。简按马张仍王义。今从之。
\x不能报息\x 张云。报。复也。不能报息。谓呼吸气短。难于接续也。
\x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x 甲乙。内下。有少阴二字。张云。外。言前也。内。言后也。简按甲乙。
增少阴二字。义尤明白。
\x寝汗\x 张云。此肾经之实邪也。肾主五液。在心为汗。而肾邪侮之。心气内微。故为寝汗。如脉要
精微论。曰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即此之谓。志云。太阳之气司表。而下出于膀胱。经气逆则表气虚。故寝
汗出而恶风。
\x憎风\x 说文。憎。恶也。王云。憎。谓深恶之。可疑。
\x粳米\x 灵五味篇。作 米饭。 。粳同。
\x葵\x 农书云。葵。阳草也。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
\x小豆\x 五味篇。作麻。
\x藿\x 说文。藿。 之少也。仪礼公食大夫礼注。藿。豆叶也。
\x黄黍\x 张云。即糯小米。北方谓之黄米。简按本草。有丹黍无黄黍。齐民要术。引郭义恭广志云。
有湿屯黄黍盖。此谓黍中之黄者。金匮真言论。以黍为心之谷者。乃丹黍耳。农政全书云。古所谓黍。今亦称
黍。或称黄米。即与张所指同。
\x毒药攻邪\x 郑玄注周礼云。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书曰。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贾公
彦云。药之无毒亦聚之。但药物多毒。故曰毒药。王应电云。毒药。得天地之偏气。寒热之性过甚者也。人身
有不和之气。须以偏胜之物攻之。乃得其平。
\x五菜为充\x 吴云。充实于脏腑也。
\x或急\x 简按二字。王不释其义。诸家亦然。考前文无物性急者。疑是衍文。高特注云。或急者。肝
苦急也。兼言或急。则心或苦缓。脾或苦湿。肾或苦燥。肺或苦气上逆。皆在其中。此说傅会不可从。



<目录>卷三

<篇名>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属性:吴云。宣。发也。五气。木火土金水也。言五气有入。有病。有并。有恶。有液。有禁。有发。有乱。
有邪。有藏。有主。有伤。有应。是篇皆发明之。
\x是谓五入\x 马云。此与灵枢九针论同。但彼多淡入胃一句。简按周礼疾医职云。凡和。春多酸。夏
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与此同义。
\x心为噫\x 马云。口问篇云。噫出于胃。三部九候论与此篇。皆曰。心为噫。考脉解篇。所谓上走心
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经典之旨。
岂非二而一者耶。张云。噫。嗳气也。遍考本经。绝无嗳气一证。而惟言噫者。盖即是也。简按说文。饱食息
也。礼内则。不敢哕噫。是也。(噫。乌界切。音隘。若于希切。音衣。则为痛叹声。与此异义。)嗳。字汇。
于盖切。音嗳。嗳气也。盖嗳。即噫俗字。高云。噫。微嗳也。非。
\x肝为语\x 志云。肝气欲达则为语。诊要经终篇曰。春刺冬分。邪气着脏。病不愈。又且欲言语。此言春
令之肝气不舒故也。高云。病气在肝则为语。语。多言也。简按标曰五气所病。则王马吴张之解并误。下文吞同。
\x脾为吞\x 志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故为吞咽之
证。简按据志注吞。即吞酸酢吞之谓。(平脉法云。噫而吞酸。食卒不下。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
龚廷贤云。吞酸。与吐酸不同。吞酸。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也。是。高云。吞。舌本不和也。未知何据。
\x肾为欠为嚏\x 志云。灵枢曰。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