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也。简按张注详备。与难经符。但难经以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之间又一动。为定息五动。张则以一
息四动。两息之间又一动。为五动。此为少异焉。李云。一息四至。呼吸定息脉五动者。当其闰以大息之时也。
马及志高并同。此说不可从。果如其言。则宜云闰以大息。呼吸脉五动。噫。何倒置经文。而释之也。
\x常以不病\x 甲乙。病下。有之人二字。
\x以调之为法\x 甲乙。无为法二字。
\x曰少气\x 马云。难经以为离经脉。由正气衰少。故脉如是也。吴云。是为虚寒。
\x三动而躁\x 马云。难经亦以为离经脉。是六至而躁。躁者。动之甚也。王注以躁为烦躁。灵枢终始
禁服等篇。有一倍而躁。二倍而躁等语。则躁本言脉。不言病也。张云。躁者。急疾之谓。
\x尺热曰病温\x 张云。言尺中近臂之处有热者。必其通身皆热也。脉数躁而身有热。故知为病温。高云。
脉躁疾而尺肤热。则曰病温。简按王注。以尺为寸关尺之尺。马亦从之。非。
\x脉滑曰病风\x 张云。数滑而尺不热者。阳邪盛也。故当病风。然风之伤人。其变不一。不独在于肌表。
故尺不热者。脉法曰。滑。不涩也。往来流利。为血实气壅。简按寿夭刚柔篇云。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
者。命曰痹。此章与痹对言。亦谓偏风之属。
\x脉四动以上曰死\x 张云。一呼四动。则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难经谓之夺精。四至曰脱精。五至曰
死。六至曰命尽。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故死。
\x乍疏乍数\x 高云。一呼脉四动以上。则大过之极。脉绝不至则不及之极。乍疏乍数。则错乱之极。
故皆曰死。
\x人无胃气曰逆\x 张云。如玉机真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终始篇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
来也。徐而和。是皆胃气之谓。大都脉代时宜。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便是胃气之脉。
\x胃而有毛\x 脉经。作有胃而毛。下并同。张云。是为贼邪。以胃气尚存。故至秋而后病。后皆仿此。
\x脏真散于肝\x 吴云。肝气喜散。春时肝木用事。故五脏天真之气。皆散于肝。
\x但代无胃曰死\x 张云。长夏属土。虽主建未之六月。然实兼辰戌丑未四季之月为言也。代。更代也。
脾主四季。脉当随时而更。然必欲皆兼和软。方得脾脉之平。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
胃。见真脏也。故曰死。简按吴马并仍王注。以代为止。恐与经旨左矣。
\x软弱有石曰冬病\x 张云。石为冬脉。属水。长夏阳气正盛。而见沉石之脉。以火土气衰。而水反乘也。
故至冬而病。简按推前文例。石当是弦。冬病当是春病。
\x弱甚曰今病\x 马云。弱。当作石。张同。云。长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新校
正云。按甲乙经。弱。作石。简按今甲乙。弱。作软。脉经。作石。推前文例。弱当是弦。志高从王义。
\x脏真濡于脾\x 吴云。濡。泽也。脾气喜濡泽。长夏之时。脾土用事。故五脏真气。皆濡泽于脾。
\x毛而有弦曰春病\x 吴本。毛。作胃。张云。弦为春脉。属木。秋时得之。以金气衰。而木反乘也。故
至春木王时而病。简按推前文例。当是胃而有钩。曰夏病。
\x弦甚曰今病\x 张云。秋脉弦甚。是金气大衰。而木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前文例。
当是钩甚。
\x以行营卫\x 甲乙。以。作肺。
\x石而有钩曰夏病\x 张云。钩为夏脉。属火。冬时得之。以水气衰。而火反侮也。故至夏火王时而病。
汪昂云。钩。当作软弱。简按推上文例。当是胃而有弱。曰长夏病。
\x钩甚曰今病\x 张云。冬脉钩甚。是水气大衰。而火寡于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简按推上文例。
当是弱甚曰今病。而软弱有石曰冬病以下。与春夏其例不同。盖错综其意。欲人彼此互推。知其由也。必不文
字讹误焉。
\x其动应衣脉宗气也\x 甲乙。衣。作手。脉下。有之字。沈氏经络全书曰。虚里。乳根穴分也。俗谓
之气眼。顾英白曰。乳根二穴。左右皆有动气。经何独言左乳下。盖举其动之甚者耳。非左动而右不动也。其
动应手。脉宗气也。素问本无二义。马玄台因坊刻之误。而谓应衣者。言病患肌肉瘦
弱。其脉动甚而应衣也。亦通。始读素问。则心窃疑之。至读甲乙经。而疑遂释然。简按五味篇曰。大气积于
胸中。命曰气海。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皆此义也。通雅云。宗尊一字。孝经。宗祀。注。尊祀。王云。
宗。尊也。此乃古训。应衣。当从甲乙。而作应手。若应衣则与下文何别。张云。前言应衣者。言其微动似乎
应衣。可验虚里之胃气。此言应衣者。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