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容之道,脉
有阴阳之分,证有雌雄之别,虽尽心讲颂,欲知之而不能,必如何而可也。)帝曰∶三阳为父,(父所以督济
群小,言高尊也。)二阳为卫,(卫所以却御诸邪,言扶生也。)一阳为纪;(纪所以纲纪形气,言其平也。)
三阴为母,(母所以育养诸子,言滋生也。)二阴为雌,(雌者,阴之目也。)一阴为独使。(一阴之脏,外合
三焦,三焦主谒导诸气,名为使者,故云独使也。)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 而动,九窍皆沉。(一
阴,厥阴肝木气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木伐其土,土不胜木,故云不胜一阴。
脉而动者, 为胃气,动谓木形,木土相持,则胃气不转,故九窍沉滞而不通利也。按∶自此以下,言阴阳
各经参错为病,即前所谓交属缪通也。)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三阳,足太
阳之气,故曰太阳胜也。木生火,今盛阳燔木,木复受之,阳气洪盛,内为狂热,故内乱五脏也。肝主惊骇,
故外形惊骇
之状也。)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二阴谓手少阴心之脉。二阳亦胃脉也。心
胃合病,邪上下并,故外伤脾,内胜肺也。所以然者,胃为脾府,心火胜金故尔。脾主四肢,故脾伤则外伤于
四肢矣。少阴脉谓手掌后五分当小指,神门之脉也。按∶新校正云∶“详此二阳,乃手阳明大肠,肺之腑也。
少阴心火胜金之腑,故云病在肺。王氏以二阳为胃,义未甚通,况又以见胃病肾之说,此乃是心病肺也。”)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为肾,水之脏也;二阳为胃,土之府也。土气刑水,
故交至而病在肾也。以肾水不胜,故胃盛而巅为狂。按∶巅当作癫,癫属二阴,狂属二阳。)二阴一阳,病出
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一阳,谓手少阳三焦,心主火之腑也。水上干火,
故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也。何者?肾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别者,从肺中出络心,注胸中。
故如是也。然空窍阴客上游,胃不能制,胃不能制是土气衰,故脘下空窍皆不通也。言堤者,谓如堤堰不容泄
漏。胃脉循足,心脉络手,故四肢如别离而不用也。按∶病出于肾,谓病由肾出也,与前病在肺肾者不同。
肾为阴脏,故其气亦阴。三焦为火腑,内贯三停,外通九窍。故肾水为病,阴气充斥,上自心腕,下及诸窍,
而令闭塞如堤也。四肢本属胃土,水盛则反侮土,故亦令别离也。注言土衰近是,而新校正非之,误矣。)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咽喉干燥,病在土脾。(一阴,厥阴肝脉,一阳,少阳胆脉,
并木之气也。代绝者,动而中止也,以其代绝,故为病也。木气生火,故病生而阴气至心也。夫肝胆之气,
上至头首,下至腰足,中主腹胁,故病发上下无常处也。若受纳不知其味,窍泻不知其度,而咽喉干燥者,喉
咙之后属咽,为胆之使,故病则咽喉干燥,虽病在脾土之中,盖由肝胆之所为尔。)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
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 。(二阳,阳明;三阴,手太阴;至阴,
脾也。按∶此节中有脱误,阙疑可也。)阴阳皆壮,下至阴阳。(若阴阳皆壮而相薄不已者,渐下至于阴阳之
内,为大病矣。阴阳者,男子为阳道,女子为阴器,以其能盛受故而也。)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
期,遂合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按∶短期,死期也,死因于病,不能终命而短也。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自
雷公以下别为一篇,名四时病类。”)黄帝曰∶冬三月之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
(病合于阳,谓前阴合阳而为病者也。虽正月脉有死征,阳已发生,至王不死,故出春三月而至夏初也。)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里谓二阴,肾之气也。然肾病而正月脉有死征者,以枯草尽青,柳叶生
出而皆死也。理,里也。已,以也。古用同。)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立春之后,而脉阴阳皆悬绝者,期死
不出正月。)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阳病不谓伤寒温热之病,谓非时病热,脉洪盛数也。然春三月中,阳气
尚少,未当全盛,而反病热,脉应夏气者,经云脉不再见,夏脉当洪数,无阳外应,故必死于夏至也。以死于
夏至阳气杀物之时,故云阳杀也。)阴阳皆绝,期在草干。(若不阳病,但阴阳之脉皆悬绝者,死在于霜降草
干之时也。)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谓热病也,脾热病则五脏危,土成数十,故不过十日也。)
阴阳交,期在 水。(详热论曰∶“温病而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者死,名曰阴阳交。”
六月病暑,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