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又四肢尽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
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腹满则下气重上而邪气
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按∶阳清阴浊,清上升,浊下降,气自顺而不逆矣。厥而腹满不知人者,
是阴浊上升,阳气溃乱,故厥而不知人也。王本腹胀满下有“阳气盛于上”,五字,甲乙经作“腹满”二字,
是也,从之。又王注阴作足太阴气,误矣。)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足太阳
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
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 中。其支别者,从 内左右,别下贯胂,
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之端外侧。由是厥逆,外形斯证也。)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足阳明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
入气街中。其支别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
,入中指内间。其支别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别者, 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故厥如是也。)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
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别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
其支别者,目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
街,绕髦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行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脾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入
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 ,出小趾次指之端。故厥如是。)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足太阴脉,起于大趾之端,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故厥如是。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足少
阴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别者,
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厥如是。)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
热。足厥阴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阴,入髦中,下环阴器,抵少腹,挟
胃,属肝,络胆,上贯膈。故厥如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盛不虚,谓邪气未盛,
真气未虚,如是则以穴俞经法留呼多少而取之。按∶自此以上,乃古本也。此下自太阴厥逆至篇末,全元起本
在第九卷,王氏移入于此。)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按。足太阴脉,自足大趾之端起,兼循 骨,又注心入腹,故病更
如是也。)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按∶五脏之中,肾独有两。左为阴,右则阴中之阳也;左属
水,右则水中伏火焉。为气之根,为命之门,为胃之关。是故肾气充盈,少火蓄于丹田,周身之气自和洽而无
寒滞之患。今虚满,是气不能运也。呕变,是寒犯胃也。下泄清,是脾寒不摄也。总为肾虚命门火弱不能温养
丹田之所致。昧者不达,舍肾治脾,失其宜矣。)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全元起云∶
“谵言者,气虚独言也。”按∶厥阴,肝也,肝主筋,肝病则筋拘挛。筋挛则屈伸不利,故腰痛。肝病则气
郁而不行,故虚满。肝脉环阴器,故前闭。肝伏风邪,故言谵也。)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
死。(按∶凡病内寒,前后必自利。今反不利而手足厥冷,是阴凝痼闭,真气乏竭矣,焉得不死。)太阳厥逆,
僵仆,呕血善衄。(……按∶膀胱之经,既起目内 ,又循脊络脑,而其所主,惟气与火。气内闭,故僵仆。
火上炎,故呕衄。太阳主表,故
厥如是也。)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按∶
胆为肝之腑,肝主筋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肝胆病,故腰为之拘挛也。然此尚是半表里之病。若肠内发痈,则内外
皆病,其人必惊,神明已乱,焉得不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