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栝蒌根汁,加六一散(一钱)冲服。泻热悉止,惟神倦嗜卧,卧觉口燥,津不上朝于肺。用参、
麦入加味逍遥散内,扶元生津,兼散郁蒸,脉息乃平,惟左关较大。仿《石室秘录》,用白术(五钱)、茯
苓(三钱)、薏仁(一两)、龙胆草、山栀、茵陈(各一钱)、潞参、黄 (各二钱)、燥脾湿,培真元,
佐泻火,后仍欲速效,误服前医滋阴之剂,遂成不治。
薛 脾虚伤湿,病发阴黄,数年面浮足肿,头眩唇白,便后血,与调补药稍愈。近便血虽止,溏而不爽,
小水短数,腹大而硬,身热体倦,脉细小濡数。与补中升提佐以淡渗,腿足肿退,脉较有神。继与潞参、生术、
赤苓、丹皮、黑山栀、茵陈、牡蛎、升麻。大便爽,热较轻,中脘偶痛。去丹、栀、升、术,加木香、陈皮、
白芍,痛除。改用肾气汤去山萸、泽泻、附子,加炮姜,腹渐软,后因不慎于口,竞以胀终。
耿 久疸神疲,头眩面浮,不时热渴,脉虚大阳浮不敛。宜摄阴和阳。牡蛎、白芍、五味、洋参、熟地、
麦冬、石斛、橹豆皮,数服效。
钱 黄胆伤食,腹胀溺黄,用健脾分消之品,加入茵陈汤,腹胀如故,拟阳明胃腑瘀热郁蒸。用禹余粮
(醋 ,七次)、生地、松萝茶(各四两)、绿矾( ,一两)、枣肉(煨),研捣为丸。服愈。
唐 童年面黄,能食目眩,发热不时,由湿甚生热,热蒸变黄,胃热谷消,此为谷疸。宜猪肚丸。
入秋,食后胀眩便溏,脉虚小,热与湿搏,由太阴不运,少阳化风。主理脾阳,佐以熄风。生白术、潞参、
陈皮、薏仁、鸡内金、半夏曲(俱炒)、茵陈、赤苓、
甘菊(炒)、天麻(煨),服愈。



<目录>卷之四

<篇名>疟症论治

属性:疟疾四时皆有,而多发于夏秋。以夏伤于暑,汗出腠开,当风浴水,受凄沧之水寒,及秋遇凉风束之,
裹邪不能外越,则随经络以内薄,舍于脏腑募原之间。居半表半里。与日行之卫气相值,而疟作焉,当其邪正
交争,并于阴,则中外皆寒。经所谓起于毫毛伸欠,寒栗鼓颔,腰脊俱痛也。并于阳,则外内皆热。经所谓
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也。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作。经云∶卫气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疟邪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是以日作。邪气之舍深,内搏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
争,不得出,故间日作。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出,故间日乃作。
其间二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有时相失,必休数日乃作也。浅者邪发三阳,随卫气以出,则日一作。
深者邪舍三阴,不能随卫气并出,或间日间二三日而作。病深者作愈迟。以疟邪有在经在腑在脏之别也。《己
任编》云∶脏腑相接处,有虚界之募原。而虚界中,复有刚柔筋脉。其为某脏腑之筋,即为某脏腑之病,究之
脏腑疟病,皆募原伏邪之气所迁移,间日间二三日,募原有远近耳。故邪传阳分,则作日早,邪陷阴分,
则作日晏。经曰∶邪客风府,循膂而下,与卫气一日夜会于风府,日下一节,故其作晏,其出风府,日下一节,二
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其气上行,九日出缺盆,其气日高,故作日乃益早。风
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其二十四节下为尾 骨。邪自风府日下一节故发晚,二十五日
至骨,二十六日邪复自后而前,入脊内注伏膂,循脊上行,无关节之阻,故九日出缺盆,其气日高,自阴就
阳,邪日退,故作渐早。治者须从阴分提出阳分,作日早则易瘳。无汗欲使有汗,散邪为主而兼补。汗多欲令
汗少,养正为主而兼散,尤必分经以论治。足太阳疟,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
羌活黄芩汤加减。足少阳疟,身体解 ,见人心惕然,热
多,汗出甚,小柴胡汤加减。足阳明疟,头痛渴饮,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竹叶石膏汤加减。足
太阴疟,不嗜食,寒多善呕,热甚则渴,桂枝汤加减,参入建中汤。足少阴疟,腰痛脊强,口渴呕吐,寒从
下起,热多寒少,病难已。桂枝人参白虎汤,后加鳖甲、牛膝。足厥阴疟,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数便,先
用三黄石膏汤,后用鳖甲牛膝汤加减。此论六经疟也。若邪深伏,则为五脏疟。如肺疟令人心寒,寒甚热,
善惊。桂枝加芍药汤。心疟令人烦心。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桂枝黄芩汤。肝疟令人色苍,面色青,太
息,状若死。四逆汤。脾疟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橘皮散。肾疟令人洒洒然,腰
脊痛,大便难、手足寒。归芍桂枝汤。其在腑则胃疟,令人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二陈汤加枳壳、
草果。既辨六经脏腑,更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