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0-简明医彀-第6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x 萝卜子研末,姜汁调薄糊细丸,每三十丸津咽。
又 鸡子(一个,)略敲浸尿缸,三日煮食。
【目录】卷之四【篇名】喘证属性:(附∶短气)
经曰∶诸病喘满,皆属于热。又曰∶淫气喘息,痹聚在肺。夫喘急之候,发则张口抬肩,摇 身撷肚,而作哮吼之声。痰壅喉中,声如拽锯,或如水鸡之响,此内外邪干而气实也。有气为火 郁,而痰在肺胃之间;有水气乘肺,而肺虚挟寒作喘;有肺虚挟热,火炎而喘;有惊忧气遏,肺 胀而喘;有胃络不和而喘;有肾虚不能摄气而喘。然未有不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经曰∶热为 寒包,则喘者明矣。又喘则必胀,胀则必喘何也?盖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小便出焉 。如肺受邪而失降下之令,则小便渐短而发肿,此必先喘后胀属肺病。当清肺降气,分利水道。
夫脾主肌肉,脾土受邪,不能制水,妄渍肌肉而为肿。肺无母气之养,反得泛溢之侵,气不下行 而为喘。此必先胀后喘属脾病,当理脾渗湿,顺气定喘,宜分标本先后治之。短气者,似喘而实 非喘,因元气虚少,气不接续而然。或有气从脐下起,直冲清道而上,乃正气虚损,切宜认辨(喘 急攻邪,短气养正),二证霄壤,误治必危。喘证脉浮滑,手足温者生,沉涩急疾代止,肢冷自 汗者死。治喘发时宜散表清里;未发时攻补随宜。

主方
陈皮 半夏 枳壳 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等分) 甘草(减半) 加生姜三 片,黑枣一枚,水煎服。

嗽加桑皮、冬花、紫菀。气壅加栝蒌、卜子、苏子。乍喘乍止,贝母、麦冬。肺火,枯芩、
枇杷叶;甚加葶苈子、槟榔。

五虎汤
治风寒喘急,哮吼不卧。

麻黄 杏仁(研) 软石膏( 。各二钱) 甘草(七分) 细茶(钱半) 加桑皮(一钱)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三个,水煎热服。痰多,合枳桔二陈汤。

千缗汤
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安。

半夏(四个,泡,切) 南星(二个,泡,切) 甘草(炙,一寸,切) 皂荚(炙,去皮 弦,一寸)
姜指大,水煎服。

苏子降气汤
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壅喘嗽。

真苏子(三钱) 陈皮 浓朴 前胡(各二钱) 肉桂 半夏(制) 当归 南星(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寒喘去前、半、当、星,加干姜(一钱),加姜煎,调砂 仁(一钱);磨沉、木香各三分。

四磨汤
治七情之气郁结而喘。

喘而肿,三花神 丸(方见痰门)。
真沉香 槟榔 枳壳 乌药(各磨,三分) 汤调服。

安气汤
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喘。

人参(五分) 五味子(九粒) 麦冬 酸枣仁(炒,研) 山药 茯苓 阿胶(各一钱)
煎成,冲化阿胶服。次八味地黄丸减桂,加五味(二两),参(一两),丸服。

简便方
桔梗一两,童便一钟,煎八分,去渣服。

喘甚∶葶苈(一钱,隔纸炒,研) 蜜丸,水二钟,枣(十枚),煮一钟,去枣入丸,煮八分 服。
又 真沉香末、朱砂(各三分) 汤调服。或川椒子(沉水者,研,一钱,)姜汤下。
又 杏仁(炒,研),和米煮食。
火喘∶石膏(二两,研细) 甘草(炙,研,五钱和),每三钱姜蜜汤下。

灸法
膻中(穴在两乳折中) 气海(脐下二寸)

喘证忌苦寒药。

短气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杏仁 紫苏子 当归 桑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加姜一、枣一,水煎。磨沉、木香各三分,服。
【目录】卷之四【篇名】肺痿属性:证属上焦游火蕴热,肺金受其熏蒸,则清纯之气扰乱,生化之令不施,故为咳嗽红痰,往来 寒热,自汗,便数,口中浊唾,涎沫多出。寸脉数,而虚者是也。又有因汗多,有因吐甚,或消 渴而反通小水,
或虚闭而峻利大便,重亡津液,真阴日损,致肺燥而亦成痿矣。如咳嗽恶风、胸胁胀满者,防成 此患。

主方
贝母 知母 紫菀 阿胶 黄 茯苓 人参(各一钱) 桔梗 麦冬 冬花 薄荷 (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十二粒) 姜一片,水煎,冲胶服。

往来寒热,柴胡、黄芩。痰多加橘红、制半夏。血虚加当归、白芍。咽干而渴,另用生姜(
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三钱)、大枣(三枚),分煎。涎多不渴,用桂枝(五钱)、甘 草(二钱)、大枣(六枚)、皂角(二条,炙,去皮弦),分二服,水煎。

保肺饮
肺痿咳嗽,胸中隐痛,辟辟燥咳。

人参 麦冬 薏苡仁 百部 黄 桑皮 五味子 当归 芍药(酒炒) 片黄芩 百合(
等分) 加姜煎服。
【目录】卷之四【篇名】癫狂属性:经曰∶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又曰∶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