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94-研经言-第32页

下会于后阴,下贯臀”。案∶本经所生病中有痔,痔为后阴病,经有生于 后之 阴症,必有会于后阴之脉。本篇云∶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与《脉经》
文合。此经不应脱去,此脉当从《脉经》改正。
头囟项痛。
《脉经》“囟”作“脑”,“项”作“顶”。案∶以本经从巅入络脑论之,《脉经》义 长。如马本则项痛一症,与下复,非也。
气不足则善恐。
《素·脉解》作“少气善怒”,是气不足,与善恐当平列,“则”字衍也。自饥不欲食 以下至此,皆为气不足所生,何独一善恐也?当从脉解削正。
是为骨厥。
《脉经》“骨”作“肾”。
循胸中。
《脉经》无“中”字。案本篇通例,凡言循者,皆系浮行之脉。若胸中则为脉道伏行之 次,当注云若入,不当云循也。经无“中”字,显然。马注亦无“中”字。
布膻中。
《脉经》“布”作“交”。案∶马注亦作“交”。则经本不误,否则上言布,下言散,
岂不义复。
以屈下颊至 。
《脉经》“颊”作“额”。案本经从耳上角而下,自额至 ,其势顺;自颊至 ,其势 逆。
且经果有此环回之脉,亦当云以屈下颊,复上 ,不得如是立文也。急当从《脉经》改正。
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 。
《脉经》引此有二文∶一作“上迎手少阳于巅”,一本与此同,但无“抵”字。案马注 亦无 “抵”字,则经本不衍,当削正。至“上迎手少阳于巅”,揆之穴道甚合。盖在阳白、眼隼 、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之次,于马本较备,必当从《脉经》改正。
入小指次指之间。
《脉经》“间”作“端”,义长。盖小指次指即无名指,非是两指,不当云“间”。
还贯爪甲,出三毛。
《脉经》“贯”下有“入”字。案“三毛”无义,根据足厥阴经经文,当为丛毛。
颔痛。
《脉经》作“角额痛”。袁校本作“头角痛,额痛”。案∶本经自颊车下颈,不及颔,
不当 有颔痛一症。其支脉自目兑 上迎手少阳于巅,必过额无疑,应有额痛一症,《脉经》义长 。至“头角痛”三字,即上“头痛”二字之异文,但三阳惟太阳居头之正,得专称头痛,少 阳止经头角,自当云头角痛,不当混言头痛也。
循股阴入毛中。
《脉经》“阴”字在“入”字下。案本篇之例,或曰前廉、后廉,或曰内侧、外侧,内 廉、外廉,从无以阴阳立 名者。根据例当云∶循股内廉”,以上文已云“上 内廉”,故省其文曰“循股”。当从《脉 经》更正。
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难经》“则津液去”句,“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八字,作“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 者”
十一字。《脉经》同。“爪”字《难经》作“皮”。《脉经》与经同。“毛先死”《难经》
与经同,《脉经》作“气先死”。案∶“津液去皮节”无义,《难经》为长。若爪则足厥阴 之候,非手太阴之候,不当列此。即《难经》“皮”字,亦与上“皮伤”义复。以经文单承 “
毛折”二字推之,“爪枯”二字当为衍文。“毛先死”与“毛折”义复。以下四段经文例 之,则作“气先死”为的,且与上“气不荣则皮毛焦”允协。又案∶上文已云“皮毛 焦”,此文复云“皮节伤”,何于皮独详也?古人恐无此重复文法。“皮节”当为“肢节”
之误。“肢”古或作“支”,与“皮”形似,故误。
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
《脉经》“则脉不通”四字下有“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十二字。
《难经》与经同。《难经》“髦色不泽”作“色泽去”,无“髦”字。案∶以上下四节经文 例之,则十二字当有。此十二字,是释经文以脉不通,候少阴气绝之故,无者传写脱之耳!
“髦”字衍。《素·六节脏象论》云∶“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候心者当在面与 脉。色不泽谓面色黑,与“故”字紧接,下若有“髦”字,则谓髦发之枯,非谓面色之黑矣 。故其以下八字,接得上否?且髦为手太阴之候,何得列此?
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
《难经》、《脉经》并作“则脉不荣其,口唇者”,义长。如马本则上下皆不圆,且舌 为足厥阴之候,非足太阴之候,自是“口”字之误。
则舌萎。
《难经》、《脉经》并无“舌萎”二字。案∶当从彼削正,义见前。
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
《脉经》“着”下有“骨”字。案∶《难经》云“肉不着骨”,是。经文固有“骨”字 。
则筋绝。
《脉经》“绝”作“缩”,义长。
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
《难经》、《脉经》“气”并作“器”。王注《素·诊要经终论》引亦同。《难经》无 “脉”字,义长。
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