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6-症因脉治-第7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加黄 、当归、紫菀、甘草。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内伤泄泻属性:【痰积泻之症】或泻或止,或多或少,或下白胶如蛋白,腹中漉漉有声,或如雷鸣,或 两肋攻刺作痛,此痰积泄泻也。
【痰积泻之因】饮食过当,或食后即卧,或肥甘纵口,或临食粗咽,磨化渐难,遂成 痰积,下溜大肠,则成泄泻之症矣。
【痰积泻之脉】或见弦滑,弦主寒饮,滑主痰结,弦滑而数,痰兼积热。
【痰积泻之治】二陈平胃散。脉滑实者,导痰汤,有下症者,加大黄、玄明粉,通因通 用。
又有痰积在肺,肺移于大肠,清肺经之痰,则大肠之泻自止,用节斋化痰丸。

二陈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半夏、茯苓。


导痰汤
半夏 南星 橘红 枳壳 甘草 赤茯苓 海石 生姜 应下者,或加大黄,或玄明粉。


节斋化痰丸
本治痰嗽之方,家秘用治痰泻。

海石(一两) 青黛(五钱) 橘红(一两) 桔梗(一两) 连翘(一两) 栝蒌霜(一两) 芒 硝(五钱) 黄芩(一两) 香附(一两) 天门冬(一两)
痰凝上焦加半夏。通因通用入芒硝。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内伤泄泻属性:【食积泻之症】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成条,泻下臭 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
【食积泻之因】饮食自倍,膏粱纵口,损伤脾胃,不能消化,则成食积泄泻之症。
【食积泻之脉】右脉沉滑。或见沉数,或见沉弦,沉数热积,沉弦寒积。
【食积泻之治】宜消痰者,保和丸、枳术丸。热积脉数,宜清者,栀连平胃散。宜下者 ,大小承气汤。寒积脉迟,宜温者,红丸子。寒积脉实,宜下者,煮黄丸。

保和丸
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连翘 莱菔子 陈皮
枳术丸
枳壳 白术
栀连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栀、连。


承气汤
见前伤寒。


红丸子
陈皮 干姜 胡椒 荆三棱 莪术
煮黄丸
雄黄 巴霜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内伤泄泻属性:【脾虚泻之症】身弱怯冷,面色痿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时泻薄,此 【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后,过服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 【脾虚泻之脉】脉多微弱,或迟而缓,或迟而涩。和缓易治,弦急为逆。

【脾虚泻之治】宜理中汤、四君子汤、参术膏、参苓白术散。肾阳虚,八味丸,补水之
理中汤
见前寒积门。


四君子汤
见前脾虚咳嗽门。


参术膏
人参 白术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扁豆 莲肉 薏仁 白茯苓 山药 桔梗 干葛
八味丸
生地 丹皮 萸肉 泽泻 山药 白茯苓 肉桂 附子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附五更泄泻属性:按∶五更泄泻,多属肾虚,然亦有酒积、寒积、食积、肝火之不同。病机既多,变化用 药,尤贵圆通,兹复明列五条,以备临症之用云。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附五更泄泻属性:【肾虚泻之症】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此肾虚泄 【肾虚泻之因】真阳不足,肾经虚寒,火不能生土,肾主闭藏,肾虚则封闭之令不行,
肾主五更,至此时则发泻也。
【肾虚泻之脉】或两尺浮大,虚阳外浮。按之细小,肾气不足。右关弦大,脾气不足。
【肾虚泻之治】尺脉细小,火不生土者,肾气丸。尺中皆软,脾肾俱虚者,五味子丸。

八味肾气丸
生地 丹皮 泽泻 山药 萸肉 白茯苓 肉桂 附子
五味子丸
人参 白术 山药 五味子 补骨脂 肉果 益智仁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附五更泄泻属性:【酒积泻之症】每至五更,腹中作痛,痛而后利,利下黄沫,小便赤色,或如米泔,此 【酒积泻之因】其人浩饮失度,或饮冷酒,伤其肠胃,湿热之气,蒸酿于中,积温成热 【酒积泻之脉】多见洪数。或见弦数。酒积若甚,脉见促结。右脉洪数,酒热伤胃,左 【酒积泻之治】平胃四苓散,加干葛、黄柏。腹痛,家秘川连枳壳汤。


平胃四苓散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白术 白茯苓 泽泻 猪苓 干葛 黄柏 胸次不宽,加砂仁、白豆蔻。


家秘川连枳壳汤
治湿热泻利。

黄连 枳壳 木通 浓朴 甘草 口干加干葛。腹痛应下者,加大黄、玄明粉。
【目录】卷四\泄泻论【篇名】附五更泄泻属性:【寒积泻之症】每至五更,则绵绵而痛,时欲大便,便而滑利,粪色淡白而不黄,此寒 【寒积泻之因】或形寒饮冷,伤其太阴,脾肺畏寒,结成寒积,寒积中州,至天明每多 【寒积泻之脉】六脉皆迟,迟而不弦,中气虚寒。迟而弦紧,沉积痼冷。迟而弦滑,寒 【寒积泻之治】中气虚弱,不能多食,脉迟和软,理中汤。寒伤太阴、腹冷如冰,通白 四逆汤。寒积实滞,凝结作患,煮黄丸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