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新墟里曾克广梓行方\x(序)
昔在万安县百嘉地方。遇一良医。善治疯癞恶疾。活人甚众。余甚奇之。具金百余。求得此方。归家后。适 乡邻有患此证者。根据方用之。不数月而愈。频年以来。远近用此方者。十愈八九。屡试屡验。真神妙方也。
今特付梓。以广其传。谅亦不无小补云。
\x初服方\x 节羌活 漂苍术 荆芥穗 北防风 银柴胡 黑元参 京赤芍 片黄芩 白藓皮 老枳壳 净银花 条甘草 水煎。服四剂。
\x次服方\x 羌活 细辛 白芷 生地 条防风 知母 黄芩 川芎 甘草 水煎。服二剂。
\x三服方\x 大黄 朴硝 银花 桃仁 枳壳 云连 黄柏 黄芩 元参 水煎。服三剂。
\x四服方\x 荆芥 北防风 川乌(童便浸后米汁煮) 白附子(姜汁蒸) 天麻 僵蚕(姜汁蒸)
蒺藜(水提过炒去刺) 独活 元参 风子 土麻仁(洗去土炒) 苦参 赤芍 黄柏 银花 条甘草 枳壳 水煎。服十剂。以上根据次空心服。俱不加引。
\x五服方\x 元参(二两) 赤芍(一两) 土麻仁(一斤) 枳壳(二两) 银花(一两) 蒺藜(一斤)
白芷(二两) 独活(二钱) 风子(一斤) 制川乌(一只) 北防风(十两) 蕲蛇(十二两)
蛇去头尾。用热酒浸二三日。秋冬浸六日。浸松后去骨蒸熟。焙干研末。和前药蜜为丸。每日早午晚三 次。各服四钱。茶送下。
\x麻木不仁方\x 有麻木而未出现者。此数方治之。然不若何首乌散尤妙。
白花蛇(二钱) 蒺藜(七钱) 白附子(两半) 僵蚕(一两) 灵仙(一两) 风子肉(一两)
土麻仁(六两) 元参(一两) 川连(五钱) 焦栀仁(一两)
蜜为丸。早晚各服五钱。茶送下。服此丸十日。即服宣毒去风汤三五剂。连续间服勿停。
\x宣毒去风汤\x 川连 黄柏 黄芩 元参 赤芍 栀仁 续断 花槟榔 大黄 朴硝 石膏末 银花 荆芥 北防风 鲜皮 独活 灯心引。朴硝后下。
\x不仁丸\x(第二)
白花蛇(二两) 白附子(五钱) 僵蚕(五钱) 蒺藜(七两) 风子肉(五钱) 灵仙(五钱)
土麻仁(六两) 元参(一两) 黄柏(一两) 栀子(一两)
蜜为丸。照前服法。
\x不仁神效丸\x 草 苍耳子 灵仙 北防风 白附子 僵蚕 黄柏 黄芩 川朴 赤芍 栀仁 银花 归尾 黑丑牛 生大黄 朴硝 甘草 石膏 灯心引。
\x初服方\x 羌活 灵仙 独活 防风 薄荷 菖蒲 苦参 黄柏 乌药 枳壳 木通 牛膝 桃仁 大黄 朴硝 甘草 水煎。灯心四十根为引。空心服五六剂。即服再造散。
\x三花饮\x 菊花 银花 红花 艾绒 藿香 甘松 白芷 蝉蜕 僵蚕 薄荷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蒺藜 蔓荆 川芎 归尾 甘草 灯心引。
\x解毒汤\x 轻者服此。
荆芥 苍术 羌活 白芷 黄柏 黄芩 丹皮 赤芍 大黄 当归 川芎 枳壳 泽泻 甘草 银花 灯心引。食远服。
\x二次解毒汤\x 不必下者服此。下后亦服此。
荆芥 防风 白芷 鲜皮 元参 归尾 赤芍 丹皮 黄柏 黄芩 木通 银花 甘草 灯心引。
\x凉血解毒汤\x 服丸药毒出于外。服此解之。
当归 生地 苦参(有癣者用之) 元参 赤芍 丹皮 栀仁 黄连(热不甚者勿用) 银花 牛蒡子 菖蒲 防风 荆芥 蒺藜 甘草 灯心引。或加绿豆。半杯。亦可。
\x神授麻黄散\x 统治三十六种恶疾。
捶麻黄 制草乌 川芎 甘草 上为末。每服一钱。烧酒调下。兼进驱风活血丸。
\x驱风活血丸\x 皂角刺(二两) 山甲珠(二两) 酥油(一两搽入药内) 蟾酥(二两) 地龙(去泥二两)
蛇床子(洗二两) 青葙子(六两) 苍耳子(炒去尾刺二两) 风子肉(煮七次净油六两)
五加皮(二两) 苡仁米(二两) 香白芷(二两) 明天麻(姜汁炒三两) 北防风(二两)
苏薄荷(二两) 制草乌(豆腐煮一两) 净蝉蜕(洗去泥二两) 北全蝎(洗净盐炒二两)
白蒺藜(二两) 川芎(二两) 干生地(酒浸三两) 朽龟板(酥油炙二两) 京赤芍(炒二两) 胡麻仁(炒四两)
赤茯苓(去皮二两) 川牛膝(去芦二两) 条甘草(一两) 内宜加黄连(二两) 元参(三两)
上将各味研末。如无蟾酥。将药末用纸贴于筲箕内。取癞虾蟆十只。活抑在筲箕内。放箕在锅内。漫火 蒸炕。少时酥出。流入药末内。再将风子末摊在筲箕内。架放锅内。盖蒸半炷香久。倾入臼内。擂烂。加全 蝎。再捣。方入前末。老米打糊为丸。每日服二钱。麻黄散。只服一料。此方未全愈者。须再制一料。服药七 日。须用熏洗诸法治之。
\x第一万字丸\x 加减同何首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