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1-理虚元鉴-第5页

血逆,成块成片,夹痰而出,有时无痰而出,轻则见 于清晨,甚则时时频见,或拂郁愤怒,则随触随见,即煎厥也。不急治,则为薄厥,而病笃 矣。
<目录>卷上<篇名>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属性:血症生死之辨,以大肉不消者,其病轻;大肉渐消者,其病重;若大肉脱尽者,万无生 理。
长起,则犹可治;设使仍前不长者,断然不可治,即使饮食自健,亦不过迁延时日而已。每 见患怯之人,起居如常,正当进膳之时,执匕箸而去者,即此症也。凡患此症者,如心性开 爽,善自调养,又当境遇顺适,则为可治;若心性系滞,或善怒多郁,处逆境而冤抑难堪,
处顺境而酒色眷恋,又不恪信医药,死何疑焉?
<目录>卷上<篇名>虚劳内热骨蒸论属性: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成伤,不止房劳一端为 内伤 因醉饱后入房,及忧思劳役,或病饮食失调,暨大喜、大怒、大痛、大泪,严寒酷暑房劳,
不能调摄,邪气入内而成注。注之为言住也,外邪深入,连滞停住而不能去也。注不治则内 变蒸,蒸失治则咳嗽、吐痰、咳血,而病危矣。故夜热、内热、虚热,为虚劳之初病,骨蒸 、内热、潮热,则虚劳之本病也。宜及时调治,毋使滋蔓。治法以清金、养荣、疏邪、润燥 为主,则热自退矣。
<目录>卷上<篇名>虚火伏火论属性:诸火可补火,诸热不可补火。又他脏有虚火可补火,肺脏有伏火不可补火。斯言实发前 人未 有倏无。其发也,尽有燎原之势,或面红颊赤,或眩晕厥冒,种种不同,而皆可以温润补肾 之剂,以收其浮越,而引归于性根命蒂之中,补之可也。何谓诸热不可补火?热者,实热也 。谓其先动于气,久而渐着于形,如烧热之物相似。其见于症,有定时,有定处,无升降,
无变迁。其夜间准热日间不热者,为夜热;其里面恒热而皮肤未热者,为内热;其热如在骨 髓间蒸出而彻于皮肤者,为骨蒸劳热。此种种蒸热,有清法,无温理,补之不可也。何谓他 脏有虚火可补火,肺脏有伏火不可补火?盖肺与四脏有别,如肝肾龙雷之火可补而伏,脾胃 寒格之火可补而越,心家虚动之火可补而定,惟肺之一脏属金,金畏火克,火喜铄金,故清 肃之脏最畏火。此言其脏质也。肺居膈上,其气清,其位高,火若上冲则治节失令,而痰滞 气塞,喘嗽交加,故至高之部极畏火。此以部位言之也。然或偶然浮越之火,犹不犯此禁,
独至伏逆之火,出于阴虚阳亢,火乘金位,谓之贼邪。以其火在肺叶之下,故名伏;以其火 只星星,便能使金令捍格,故名逆。凡若此者,症必胶痰固膈,吸短呼长,脉必细而数。细 为血虚,数为火胜。此在少年为劳嗽之根,四十以外,为血虚痰火之兆。宜用清法,无用温 理,其断不可补者也。
<目录>卷上<篇名>遗精梦泄论属性:精虽藏于肾,而实主于心。心之所藏者神,神安则气定,气为水母,气定则水澄,而精 自藏 走,精逐而流也。且心主血,心血空虚,则邪火上壅,而淆其灵舍,于是神昏志荡,天精摇 摇,淫梦交作,而精以泄。其甚者,不待梦而时泄。此时以降火之法治之,而火不可降,即 以龙骨、牡蛎涩精之品施之,亦属随止随发。殊不知神不归舍,斯精不归元,故肾病当治其 心,宜以养气安神为主,以润燥滋血之品为先,君火既安,相火自能从令,神清气爽,而精 安有不固者哉?
人身之精,融化于周身,如树中胶汁,本无形质,至因情动摇,遂各成形质而出。其所 出者 出,皆为精所施化,多出皆能伤精,但与遗精者相较,则感有浅深,质有浓薄,伤有轻重耳 。
<目录>卷上<篇名>肾痹论属性:此即遗精痿症也。其初起于酒色不节,精血日竭,水火俱衰,肝风、脾湿、肾虚生寒,
三气 元,而筋骨日瘁也。法宜清气安神,以养心脾之血;润燥滋血,以归肝肾之阴。
<目录>卷上<篇名>白浊白淫论属性:白浊、白淫,从新久定名。初出茎中痛而浓浊如膏,谓之白浊。久之不已,精微弱而薄 ,痛 淫,则火衰而寒胜矣。此因肾家元气降而不升,故粘丝带腻,马口含糊而不已。治法宜回阳 气而使上升,固其精元而不使下陷,则病自止矣。外此有症非属虚,而湿热下注者,宜从丹 溪治法。又有所求不遂,志意郁结而精泄,及气虚人失精气而遗者,皆非虚病也。
<目录>卷上<篇名>女人虚劳属性:女人虚劳,有得之郁抑伤阴者,有得之蓐劳者,有得之崩带者。其郁抑伤阴,虽以调肝 为急 以为治也。蓐劳非即是劳嗽,蓐劳重,然后伤肺而劳嗽以成。治当以归脾、养荣,兼清金主 之。别有气极一种,短气不能言者,却不在阳虚例,乃肺病也。此症虽陈皮,亦在所忌。
<目录>卷上<篇名>尸疰传尸劳等症属性:夫劳极之候,血虚血少,艰于流布,甚至血不脱于外,而但蓄于内,蓄之日久,周身血 走之 虫,遂成尸疰瘵症。其或因湿火蒸化,或因死痰渗入清 而成,皆是类也。自此竭人之神气,养 虫之神气,人死则虫亦死,其游魂之不死者,传亲近之一脉